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有小小故事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 08:01  新浪育儿 嘉鸿妈妈 

  

  新浪网友:嘉鸿妈妈

  能够令好动的儿子安静下来的方法,我总结了两个:一是在看动画片时,二是在听故事时。前者对我来说虽然是好处多多,可以做做家务,看看书,上上网,安静的吃吃儿子的零食而没有人来跟我抢。但是电视偶尔看看还行,时间长了终究对儿子的视力不利。听专家讲听故事还可以帮助孩子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思考能力,所以,每当想让儿子停止超强度的运动时,我就拿出我的杀手锏:讲故事。这招很灵,只要我一说“快来听故事了,今天又有新故事。”保准儿子会扔掉金箍棒,拔拉开伤痕累累的玩具堆“噌”一声窜出来,老老实实的坐在我身边瞪起渴望的小眼睛。

  在儿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了,那时侯的讲故事相对有点被动,因为儿子只能用两颗亮晶晶的黑葡萄和我交流,但我还是从那两颗黑葡萄里读到了渴望和共鸣,支持我一直讲了下去。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又给他讲《小羊过桥》的故事,那时侯他刚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当我讲到两只小羊互不相让都要往独木桥上走的时候,他忽然说了一句“扑通,掉掉”并且伴随着一个夸张的表情,一如当初我给他讲这个故事时。我以为我以前给他讲的他忘记了,原来他竟然都记得。

  我对我讲故事的水平笼络住儿子那颗驿动的心还是充满自信的,声情并茂、夸张动作、情节渲染都不在话下。但最近发现儿子听故事没有以前那样崇拜了了,老是打断我的话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给他讲《农夫和蛇》时,讲到那只小蛇在农夫的怀里苏醒过来后,刚要往下讲,他立刻提醒我:“别让小蛇咬农夫!”我只好征求他的意见,“那小蛇应该怎么做呢?”

  “小蛇先说了谢谢,然后…然后带农夫去小蛇家里,蛇妈妈和蛇爸爸给农夫作了很多好吃的。”儿子用小手托着腮,很投入的利用着他有限的人际交往经验。那这样岂不失去了寓言原有的警示意义?可能他小小的心灵还装不下人间险恶,只好先让故事有另一个结局了。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不是说过吗:“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儿子还喜欢把故事和生活中的人联系在一起。他很喜欢外国漫画故事《父与子》,每次让我给他讲时就说:“妈妈,再给我讲讲刘世龙的故事。”刘世龙是他同班的死党。每次脸上挂彩十有八九是那个同学所为,那个同学脸上也时常留下儿子的手笔,但是两人又是离不开的好朋友。“有一天刘世龙在家玩金箍棒不小心把穿衣镜打破了,他急中生智,干脆把镜子全打了,在原来的位置画上了爸爸平常的样子。这样第二天他爸爸照着镜子打完领带时发现明明戴的是花领带怎么镜子中变成了黑领带?”我把漫画中父与子换成了他同学刘世龙。儿子还没听完就已经在一边笑的前俯后仰,一个劲儿让我再讲一遍。

  前段时间儿子迷上了红孩子电影连环画,就是抗战时期小八路的故事。有《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等。对这类与“小红帽”“灰姑娘”等西方童话故事风格迥异的小人书,儿子呈现出空前的热情,一遍一遍让我念给他听。可能从我讲到小日本时“咬牙切齿,满腔愤慨”的表情,启蒙了他最初的爱国情感。知道了自己是中国人,八路军和红军相当于现在的警察,而小日本则是当之无愧的“十大恶人之首”。当讲到《妈妈,你在哪里》中小主人公小亮没有找到妈妈而备受欺凌时,儿子眼里的眼泪在打转,这个故事对他触动很大,他哽咽着问我:“小亮为什么不打110让警察叔叔帮他找妈妈?”

  事实证明听故事真的可以使孩子受益匪浅。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孩子当时也许不能照着故事原原本本讲出来,但是故事肯定给孩子留下了印象和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的故事可能孩子一生都不会忘记。有一次我去接儿子,他老师给我看了一份小班的趣味调查:让每个孩子都说出他心目中的好人和坏人。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还让人忍俊不禁。“妈妈是好人,大灰狼是坏人;舅舅是好人,长头发是坏人;警察是好人,街上的疯子是坏人…”老师当着我的面表扬了儿子,因为儿子的答案是这样的:中国人是好人,小日本是坏人。这不是平常我们讲故事给他的影响吗?

  现在儿子依然一如既往的对玩具喜新厌旧,依然对故事一往情深,只是随着儿子一点点长大,提的问题越来越多,故事也越来越难讲,但我仍然坚持。有时老公流露出羡慕的目光:“还是现在的孩子幸福,小时候就知道光着屁股疯跑,大人哪有讲故事的时间啊?”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让孩子可以听见蚂蚁唱歌的声音,让故事陪着孩子成长,他的童年就不会寂寞。不是吗

  p>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新浪亲子中心原创杂志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