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叩问:孩子“听话”就是好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6日 08:58  南方日报  微博
在孩子眼里,老师就是“权威”的榜样。如果老师“其身不正”,将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丁玎 摄  在孩子眼里,老师就是“权威”的榜样。如果老师“其身不正”,将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丁玎 摄

  近日,广州新晖学校老师逼两学生互相“掌掴”的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一片哗然。这位“90后”教师立刻成了众矢之的,舆论大都把原因归结于老师个人素质差、老师缺乏师德、老师丧失关爱、体恤之良心等。

  然而,回望过去,新晖学校“掌掴”事件绝非特例。去年,广东汕头幼儿园“虐童案”被揭发。视频中两名女教师唆使女童殴打别的幼童,被打者不敢反抗,旁边还卧躺的小朋友茫然看着这一幕,贯穿视频的是两名女老师的笑声以及鼓励、教唆的话语。无独有偶,近日,深圳一女教师因怀疑学生偷其手机,重打仨学生长达两节课后,被打学生亦不敢及时告知家长。

  记者疑惑:此类校园悲剧层出不穷,是否只因师德败坏?作为受害者的孩子为何会如此“听话”,以致于没有了最基本的维权意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到底是利是弊?家长在教育孩子如何自我保护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缺位”?对此,记者近日对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们做了一番调查。

  ■事件回顾

  11月8日,一条标题为“无德老师校车逼学生互扇耳光”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两名身着校服的男生面对面站着,互相扇对方耳光。大约3分多钟过去,一名年轻男子走进画面,对着其中那名高个男生连扇数个耳光。整个视频持续4分13秒。发帖者称,某学校老师因为学生坐车迟到,让两个学生互相扇耳光。老师也动手掌掴了学生。据调查,事情的“始作俑者”是荔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新晖学校8年级的一名谢姓老师。11月7日当天下午放学时,谢某是跟车老师,该校五(一)班的两名学生搭车迟到导致发车时间延后,谢某一怒之下命两学生互扇耳光。次日,校方将谢某辞退。荔湾区教育局10日通报,对涉事老师谢某做出辞退处理,并称将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管。

  ■反思

  教师的绝对“权威”是好是坏?

  事件当事人谢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他们(指那两名男生)的态度让我气愤,一点都没有悔改的意思,到后来像是打闹一样,车上的40多个学生全都哈哈大笑。我承认我确实不应该打学生,当时太激动了,这是我的错,现在很后悔。”

  “孩子怎么让他们互扇就照做啊?旁边的孩子居然也不敢做声,反而大笑?作为家长,我真的很心寒!”网友“千金妈妈”如此说道。不少网友认为,孩子不敢“吱声”是因为惧怕老师。那么,老师“至高无上”的“权威”又是从何而来?多位专家表示,教师“权威”的养成,有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在中国,尊师重道是传统观念,家长认为老师绝大部分是好的、正确的。我们会教育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因此孩子,尤其是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主要依靠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引导而成长。

  为此,记者随机做了一项名为“你怕不怕老师?”的调查,统计显示,小至幼儿园大班,大到小学高年级的被访儿童都表示害怕老师。而小学以上的未成年人表示怕老师的则只占1/3。由此可见,老师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中的幼龄儿童而言,有很强的“震慑力”。

  另一方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家长们认为,“亲自告诉孩子是非对错”很重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会教育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以致于,“中国的小孩,打小就‘惟师命是从’,老师成了学校里的权威。”有专家评价道。

  省实附属南海学校的德育主任丁之境分析,“听老师话”是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个权威是教育行业赐予老师的,是教师职业所必须有的,否则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没法正常运行,很可能会出乱子。而正是由于这样的权威,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很害怕,从而选择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如果换成是一个初中或高中生,逐渐有了维权意识后,可能就不会听从老师这种无理要求了。”丁之境说。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维权”?

  近年,一套法国系列通话《不一样的卡梅拉》进入中国,大受家长们追捧。书中讲述的是一只法国小鸡特立独行、追求梦想的故事。虽然许多家长称赞该书不会老是教孩子“遵守秩序、团结友爱”;然而,也有家长指责“这只小鸡既不睡觉,也不下蛋,还离家出走,这不是在教孩子不听话吗?”有专家分析,这源于中国家长式教育中,仍遗留着“权威”式教育弊端。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教师,应该帮助自己的孩子树立基本的是非观、正确的道德观,而不是一味地把孩子丢给学校,告诉孩子要‘听老师的话’。”丁之境指出,家长的教育很重要,他们应该培养孩子基本的判断能力。“家长应该经常告诉孩子‘这个是好的,这样是对的’,‘那个是不好的、那样是不对的’,等长大以后,他们就会知道,这些叫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家长在遇到老师斥责小孩的时候,并没有冷静地思考对错,而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为孩子“不听话”,以至于让小孩无法明辨是非,麻木地“屈从”于老师和家长的“权威”下。“事实上,很多孩子被斥责并非他们的过错,但被训斥过后,孩子们往往会更加惧怕,不敢向外界寻求保护。”崔府街幼儿园前园长麦添指出,家长不仅要让孩子明辨是非,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

  “我们往往到大学才教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价值判断,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太晚了!”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杨振兴指出,家庭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以积极的价值观来引导他们,承担起灌输维权意识的责任。

  提高师德应该从何做起?

  据新晖学校校长介绍,“掌掴”事件中的谢老师仅21岁,是个标准的“90后”。今年9月份入职新晖学校,在该校工作才两个月。“老师自己素质就不高,怎么能期望教好学生呢!学校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怎么提高老师的道德水平。”网友“旖旎”的看法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心声。他们一致认为,在孩子把老师放在“权威”榜样的情况下,老师“其身不正”,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对此,丁之境指出,新晖是民办学校,打工子弟比较多,教师本身面临生存压力,在对教师的培训方面比较薄弱,在师德的培养上也有心无力,一些制度上、管理上的工作不到位。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共同导致了“无良”老师的出现。

  据当事者谢某反映,其因为学生迟到会间接导致其被扣工资,因此就把压力转移到了学生身上。“这种压力的转移是非常可怕的。”心理咨询师姚一敏指出,学校对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实行人性化管理,让失衡的循环系统可以平衡起来,这样老师才有自我消化压力的能力,而不会将自己的压力转移给学生。“这个平衡不是教师可以独当一面的,需要各方共同配合。”

  丁之境说:“我们在培训新老师的时候,会让他们学会冷处理。就是先不要跟孩子争对错,等过后再找机会沟通、教育。”他认为,教育本身是一种帮助,而不是命令,也不是要求,它是对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帮助。“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这就是老师需要思考和致力解决的问题。”

  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老师的杨振兴强调,学校在招聘新老师,尤其是“80后、90后”教师的时候,会把他们的道德品行纳入到考量范围。然而,杨振兴也坦承,要准确评判新教师的道德绝非易事。“专业素质考核通过一张试卷就能见分晓,但是一个人的品行却很难在短时间内鉴定出来。我们只能通过询问他/她之前工作过的单位的领导、老师或朋友来了解情况。”杨振兴说。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赖竞超 毕嘉琪 实习生 黄光宇 刘竹溪 刘越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