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秘中日小学生午餐差距究竟多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9日 08:58  天津网  
日本小学生在帮中国孩子擦桌子日本小学生在帮中国孩子擦桌子
日本孩子把餐具运到餐厅日本孩子把餐具运到餐厅
用一次性餐具,吃饭后一扔走人,是中国学生食堂常见的场景。用一次性餐具,吃饭后一扔走人,是中国学生食堂常见的场景。

  前不久,网上一篇“与日本小学生共进午餐”的帖子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帖子用了大量的图片展示日本小学生的用餐过程:帮厨、分餐具、文明用餐、垃圾分类、收拾餐具、整理桌面……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相比中国小学生吃饭时的热闹,日本小学生用餐时处处体现了良好的习惯,让习惯在学生中维持秩序的中国老师感叹不已,也引来很多网友热议。

  近日,记者联系到了该帖子的发帖人,发帖者是唐山一所学校的戴老师。帖子的内容就是戴老师带队去日本上田市立武石小学校进行交流访问时的经历。“有一句话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经过这次访问,我才意识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输在了起跑线上。”戴老师反思道。

  “小学生在学校的食堂里帮厨,分餐具,做餐前的准备。”“盘子里味道普通的饭菜被孩子们吃得干干净净。”“吃完后,又自觉地在一起收拾、运送餐具。”——这在日本小学生眼中再平常不过的午饭流程,在戴老师看来,和自己的学生相比简直是不可思议。

  戴老师回忆,那天午饭时间,刚到餐厅,就看见一些孩子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帽子,拿着餐具,拎着沉重的牛奶箱迎面而来。原来他们是今天被抽到帮厨的学生,负责帮助厨房做饭、准备餐具等。同时,许多日本的小朋友已经坐好在等他们了,没有人先开始吃饭。等到来访问的学生都坐下来,他们才动筷子。

  戴老师说:“我们和当地学生被安排面对面地坐着,很快就熟悉起来。我的对面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她帮助我解开牛奶瓶上的塑料绳,又立刻将绳子和封盖分别放在两个杯里,之后还拿着杯向旁边的中国学生走去,帮助他们分开装。原来塑料绳要放在左边杯子内,而纸质封盖要放在右边。这就是垃圾分类的教育呀,他们就是这样从生活的细节处培养孩子。”

  饭菜很普通:一碗蛋汤,一碗米饭,一点青菜,一点古老肉。吃饭的过程很安静,大家都在闷头吃。而收餐盘的时候,差别就很明显了。日本小朋友一个个都是盆干碗净,而我们的许多学生都剩了不少。“就在送餐盘的时候,我又注意到一个细节。日本小朋友餐盘里的牛奶瓶都是倒着放的,而我们的学生怎么放的都有,有的立着,有的干脆叠放在碗里。我一问才知道,人家受过训练,说牛奶瓶都要倒着放,这样走路的时候不容易摔坏瓶子。”

  “作为老师,看到这些我们在教育上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自己也觉得尴尬。我们其实一直没有忽略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但多数都是停留于口头的泛泛要求,并没有踏踏实实落在实处、细处。”戴老师感慨道,“放完餐盘,每个日本小朋友都从桌上拿起自备的牙具,排队到食堂水池处刷牙。而像这样良好的生活习惯,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教育孩子做到呢?”

  等这些程序都完成了,很多日本小朋友开始自觉地干活了。擦桌子、扫地、收集餐具并运走,这个过程完全没有日本老师在一旁监督和指挥,都是孩子们自觉地干,挑自己拿手的干,整齐有序。“这又让我想到我们的学生,不要说在学校里劳动,就连在家里也不怎么干活儿。”戴老师说道,“这样一整套就餐规范,日本的教育界同仁们一定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和时间来训练孩子。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问题上,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让孩子背行为规范的方式上,那我们的孩子们就会在起跑线上越落越远。”

  家长坦言:学习不落后就挺满足

  豆豆妈说,“今年孩子上二年级了,从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希望她能懂得自理、自立,督促她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像洗衣服、收拾房间这些事,我都很少插手。但是现在的孩子确实压力很大。我一向是提倡学习可以慢慢提高的,但是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却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不过看到女儿的同学们都在报各种提高班,我也有点坐不住,就给女儿也报了英语和绘画班。现在女儿总抱怨比以前累了很多,我就又分担了不少她原来自己做的事,也对她降低了许多生活上的要求,只要她学习上还不错就行了。其实我现在也挺矛盾,但也实属无奈。”

  黄女士表示,平常工作很忙,确实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用心不多。“我顶多是晚上回家问问儿子今天课上讲了什么内容、作业做了没有,然后陪孩子做一会儿作业就去睡了。至于在生活习惯方面确实没有刻意去教孩子。只是觉得孩子的学习不落后、不给我惹祸就满足了。”

  老师看法:别太担心孩子了

  吃药这点儿事还要老师管

  南开一幼教学园长刘晓莹说,在日常所接触的孩子家长中,为孩子包办大小事务的情况常有发生。有的孩子说在家里吃饭父母喂,穿衣也是靠父母。还有的家长送孩子来上课,一直把孩子抱进班里。家长类似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爱孩子,还不如说是在害孩子。如果什么事情都不敢让孩子自己体验、完成,这样一次次地剥夺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不仅无法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还会导致孩子自理成为问题。

  “所以希望家长能够懂得放手、舍得放手,给予孩子自己独立完成许多事情的信心。”刘晓莹说,“比如有的家长把孩子今天要吃的药亲自交给老师。我知道了这事,就告诉那位家长,这样的事孩子可以自己办好,您不用担心。这样不断地给家长进行开导,也是帮助他们一点点相信孩子要比他们想象的强很多。” 

  受挫折才会避风险

  河西四幼唐晓岩主任说,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的能力实际上孩子在三四岁左右已经完全具备了,是否能体现在行为上就看我们是否能够培养得好。谈到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

  动手能力,很多家长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怕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受到伤害。其实,这些能力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都是必须经历的,而且很早的时期就能够学会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过程当中,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反应速度、应变能力、甚至抗挫折的能力都会显著提高,身体的小肌肉群也会更为发达,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规避生活中遇到的危险。所以,家长应当打消疑虑,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

  教育不要太空洞

  和平区万全道小学德育副校长赵岩认为,如果孩子整天听到的都是“你要关心他人、有高尚的道德……”,那么他们受到的影响就相当空洞。对孩子自理能力与自立能力的培养不可陷入“空”且“大”的逻辑窘境,我们看到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这就是说,“按时出勤”“准时赴约”没有成为他们的一种日常习惯,这些行为习惯恰恰应该是在成长的初期培养的。应当从小处入手培养孩子的能力,以身边的人为对象,不断完善孩子健康的成长理念。实实在在地让孩子具备一些能力和技能,并且逐步养成习惯。

  让孩子担负家庭责任

  雷锋小学副校长刘晶说,一味地让孩子追求“高分”是对孩子天性的一种扼杀,应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获得较强的自主能力。家长应该转变意识,根据孩子在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培养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具备很多生活能力,如准备学习用品、清洗小件的衣物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要培养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孩子更多地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如洗碗、摆碗筷、洗菜、擦地、拆装家里地小东西、做家务、种花养草等。

  专家建议:适当时候要模拟训练

  河西区教育中心德育研究室副主任么青表示,类似中日学生就餐对比的例子还有不少,特别是在一些多国孩子参加的夏令营里,类似报道也曾见过,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注意。“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幺青说:“人们不是也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吗?所以现在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没有良好的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等,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重视。”么主任建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至少应做到三点。

  第一,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这是孩子能否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第二,家长自身要加强学习。不仅应该学习如何逐步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还在于意识到自己不好的生活习惯,并予以改正,不能给孩子起到负面的榜样作用。第三,家长要把以上两点落实在对孩子日常生活的指导与训练上。这应该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教育工程。除了家长最基本的言传身教外,还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并尽可能具体到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比如模拟家里来了客人,应该如何打招呼,请客人坐在什么位置,要倒什么温度的水,水面在杯子的哪个位置等。只有落实到细处,并融入一整套程式中,训练的效果才会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家长还应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文明礼貌和生活习惯的小故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也可以从思想意识上让孩子信服你对他们的训练是有道理的。  实习生  李欣 回振岩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