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理专家生育访谈(3):健康的性别观对人格的影响有哪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6日 16:24  新浪育儿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方新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方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各位关注和谐家庭基金公益大讲堂,我们今年公益主题是“慈爱就是生命力,千万家庭共建生育安全”。我们今天继续请来北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方新教授,方老师,您好。

  方新:殷老师好。

  主持人:过去几天方老师跟我们谈了性心理,性态度,怎么样认识自己的性别。父母对于性的认识,对于孩子会有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继续延伸的谈。我们现在都发现,社会上有什么中性化趋势,什么假小小子,伪娘。这是家长很苦恼,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我花了那么多年时间培养他,让他开枝散叶,他连女朋友都不交,好不容易结了婚还想做丁克。家长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家长帮孩子相亲,催促孩子赶紧生孩子。从您来看,这个问题发生在哪儿?是不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已经埋下了很多种子?心里专家生育访谈(3):健康的性别观对人格的影响有哪些?媒体来源:新浪育儿

  方新:对,性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人一生的始终。我们做父母的从小就希望孩子优秀,学习好,跟别人拼命竞争。等到到了,把女孩讲的比男孩还能竞争,等到再大一点赶快交朋友,这时候她不交朋友,她职场拼搏,我们当父母的着急,说你怎么不结婚,不找对象。如果对方不男不女,根本没有这个意识,我希望小鸟依人,找一个男朋友,她不是这样,她恨不得让别人依赖我,父母又着急。等到一定年龄该生孩子她又不生,又着急。做父母的不能那么急功近利,说这会儿我希望她什么,我就拼命让她那样。什么叫健康的孩子,怎么样让她有一个健康的人生。当然,现在社会上刚刚您讲的伪娘现象,或者那种中性化,我觉得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多元化,多种价值观都接纳,如果已经是这样,我们是多元化的文化。作为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说的是那种两性化的人,他可以是男性,很强的男性,但仍然有铁汉柔情。也可以是一个女性,很女性化,但是在职场上并不逊色于别人,回家也可以生子,教育孩子,做饭都可以,这不是矛盾的。如果你想把孩子教育成这样的人,这个教育应该是从小就开始了。比如上一讲我们已经讲了,一生出来你在谈到器官各方面的时候,这些器官和其它器官是一样的,平等的,要爱护自己的器官。比如说小女孩,爸爸妈妈可能会讲,叔叔抱的时候不许让叔叔碰PP,用这样的口气讲,她能知道这些器官是重要的,不能别人碰的,可以碰胳膊这些地方。小男孩也有同样的问题,比如小JJ不许让别人碰,这样的一些话。

  主持人:中国过去确实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因为过去中国的孩子穿的是开裆裤,很多家长比如会让小男孩把性器官亮出来,甚至用手触摸,其实这些对那个还男孩来讲,对他的尊严培养都非常不利。现在还有家长没有改掉这个陋习,他觉得这是一个炫耀。

  方新:有一些性方面的疾病,比如暴露批,很多人回忆小时候没有人理他,只有隐隐约约觉得露小JJ,大家哄堂大笑,他得到了关注。他觉得别人爱看他,所以这是需要大家关注的现象。养男孩,养女孩是不太一样。女孩更多的用粉色、玩具。科研也表明,爸爸、妈妈跟孩子一块玩儿的时候,爸爸似乎更多的鼓励孩子去玩儿性别玩具,比如爸爸跟男孩讲,走,踢球去,枪、炮、坦克等等。妈妈好像无所谓,爱玩儿什么玩儿什么,鼓励孩子玩儿性别玩具不是特别的强调。女孩从穿衣服上,坐态上,爸爸妈妈说女孩子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话应该怎么样,有礼貌,有教养,这些都是性别教育。

  主持人:所以非常有意思,现在很多家长,总觉得把孩子送去什么班学个英语,学个奥数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像您说的这些教育很多家长是忽视了,他认为那些东西等长大再学,他总认为那是社交礼仪,其实不是,他是最基础的性别教育。

  方新:对,他跟你的健康有关系,跟你未来的性,跟你是不是能够长久保持高水平的生命质量,不是说你从小上了清华、北大你的人生就胜利了。什么叫盖棺定论,人的成功等盖棺的时候才能定论。爸爸妈妈是全方位告诉这个孩子你怎么样是一个女孩,但是并不是说作为一个孩子你只能听别的,没有主见,哭泣,你仍然可以有坚强、坚定,做决定,别人欺负你你可以说NO这些是女孩都可以做的,所以我觉得可以把女孩子也教育成那种大女人,就是那种两性化,把男孩子也可以教育成铁汉柔情。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不许男孩哭,我觉得也没必要那么决定。

  主持人:社会觉得他有一个期待,希望男孩子表现更坚强,更能隐忍。我们发现如果不允许他完全释放内心的痛苦和情绪,这个男人有时候他也会产生某种畸形的心理,也是不必要的。

  方新: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爸爸妈妈有这个意识之后,自己要先做到。比如爸爸是铁汉柔情,妈妈是不是个大女人,所以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主持人:我因为有机会采访过很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谈到对自己影响一生重要的人物,基本上都会提到自己的母亲。我们看到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父母人格的建设对孩子影响非常大。为什么在今天的中国提到父亲的比较少,其实在过去传统社会,提到父亲的比率并不低,母亲肯定是对他有影响的,提到父亲对他的影响一点都不少。但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人谈到影响他成功的价值观和做人的方式,提到母亲的概率远远大于父亲,我们不得不承认,父亲对于今天对于子女教育方面缺失的比较厉害,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父亲忙于事业,要抓住很多成功的机会,基本上错失了很多在孩子人格塑造过程中他应该发挥作用的那些机会,所以这个有点可惜。

  方新:在中国家庭中,其实父亲的角色经常是缺失的。我们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爸爸、妈妈、孩子,这之间是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但我们现实中比较常见的家庭结构式,爸爸在特别老远忙事业挣钱,妈妈跟孩子特别紧密,因为这个妈妈还是比较有道德感的,有些人跑外面找情人,或者跟事业结合了,但更多的妈妈是跟自己的孩子纠缠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妈妈的情感是满足了,但是孩子被控制的特别厉害。好像一个老母鸡,小鸡长的比老母鸡还大,老母鸡非要把孩子按在自己翅膀之下。

  主持人:我们看到社会上草莓族,就是他没有长成成人,虽然他已经过了18岁,但是他的心理年龄是比较弱的。

  方新:大家想想看,这样一个家庭结构还在往前发展,这样家庭结构到一定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等到他退休的时候他回不来。他原来是跟事业结合了,现在事业没有了,这个人退休以后就很难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而他也很难再适应跟他密切的接触,这个人是要结婚,要找对象的,他又不让他走,他会觉得你找谁都不合适,如果真找了一个人回来,这之间的矛盾又很厉害,因为都在争同一个人。

  主持人: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刚才您谈的结构出现在很多忙碌的事业族家庭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大量的农村,出现了很多所谓留守儿童。就是说父母双方角色都缺失,对于这个小孩后来人格上的成长,尤其是男性和女性成人角色对他的示范都是很弱的,这样一个孩子当他长大之后,他怎么认识自己的性角色?

  方新:这个看他的命运,比如说他有很好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会作为他心理上的父母,起到模板的作用,不管是精神的营养、关怀,爱的能力,以及性别的发展,就能得到很健康的成长。但是据我们所知绝大多数孩子没有那么幸运,这一块儿从心理营养到精神营养,到生理上的全都是不足的,可能更多发展是未分化。

  主持人:未分化的后果呢?

  方新:未分化的后果是男性果敢力量没有,女性的关爱没有,他跟人不能建立关系。我们看看留守儿童,我们想象一下他心理环境,人都离他很远,将来怎么能够跟人一个建立家庭,这么亲密,不大可能。

  主持人:所以我们一方面关注到我们自身的心理安全的建设,因为他在我们整个建设生育安全过程中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什么叫做社会关怀?对于在他个人生活中存在这样类似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如果我们能够力所能及,也能及时予以援手,那就能够体现我们社会关怀。我们知道中国目前的志愿者已经超过了百万,各种公益团体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如何能够给予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群,给予正确的帮助,事实上是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的。谢谢方老师,也谢谢各位网友,明天我们还会继续跟各位网友谈论有关在生育安全过程中,怎么样正确的建立好一个健康的性心理,谢谢。

  方新:谢谢。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