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第八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 > 正文
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是由亲近母语创办,在大陆和华语地区最有影响的儿童阅读论坛。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一千多名校长和老师与会,被称为“点灯人的聚会”。第八届论坛于2012年3月23-25日在杭州举行,主题为“儿童与哲学”。在本次研讨会上,我们对杭州亲近母语创办人徐冬梅进行了采访。
视频:杭州亲近母语创办人徐冬梅专访媒体来源:新浪育儿主持人:您对现行的教材有什么想法?
徐冬梅:很多年以来,新课改推进这么多年,在课改说得很清楚,希望教师不仅仅做课程的实施者,也要做课程的建设者。您刚才说第一种人,我仅仅去教教材,这就是我的工作。体制又是最重要的,因为老师就去教教材,这是他份内的工作,这也是他的教育观念。我作为和老师们一起进行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实验,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改变教育观念是第一,然后大家一起来研发课程。因为你改变教育观念,教育不知道我在课堂上怎么做,有什么用。中国很多的教育理论家,很多是在做翻译工作,把国外的教育拿过来,老师来接受培训,说的是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是怎么做的。今天愿意跟老师们一起探索,语文教学改革怎么做,带孩子们吟诵,给孩子们讲童话书,和孩子们分享古文学,真正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是对课程进行系统的开发,并且和老师们在研究,我自己怎么把童话书讲好,怎么把这个速度做好,怎么样来带孩子们去享受着儿童文学的乐趣,怎样通过开展班级读书会,跟孩子们讨论阅读的话题。这是我始终觉得一个教育的实验和研究,要想真正取得成果,必须上天入地。上天也就是说触摸到儿童教育最本质,最根本的理论问题,但是一定要入地,也就是站在教育土壤上,扎根教育土壤上,来进行研究。
我经历了一个过程,我自己来评价《亲近母语》,没有必要,让历史评价。尽管体制给我们怎么样评价,这不重要,让历史去评价。我讲走过一个历史过程是认为,最初我在80年代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深受这个民族自由思想的影响。我过去曾经认为现实当中存在很多阻隔,存在很多东西,也曾经激烈进行评判。当我年岁渐长一些,当我真正了解教育中的问题,成为一个母亲以后,我觉得其实这个社会是每个个体组成,所说的一些问题,包括政府在内,执政党在内,他们和我们有一样的良好愿望,希望改变这些,希望在我们这个国土上,在我们这个空间和时间内,每个孩子得到幸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得更幸福,我们这个民族更有希望。这样的话,就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当遇到这个问题,我是跟某一个东西对抗,这不是?这个问题存在,好,从我做起。我是一个妈妈,我在家里,新浪的亲子频道有对我的介绍和专访,谈我怎么跟我的儿子读书。当时我的儿子是94年出生的,没有丰富的童话书资源,我用一颗母亲的心,用我对儿童,对文学的理解,来跟孩子诵读童谣,有婴儿画报,跟孩子在成长中分享童话,分享成长的快乐。
主持人:“我们正在做什么”和“我们正在改变什么”有不同吗?
作为一个老师也是,你天天去说那么多话,没有用,你能做吗,你可以做,你在一个教室里给孩子读童话书,给孩子诵读,你就是一个建设者,我们就在改变我们自己。这个我自己也是他人的环境。所以我觉得所谓我和他,我这个身体所构成的空间,和我,和外面的界限其实不存在。如果我有这样一种他、我是一体的,万物一体的境界,我就是环境,所有改变从我开始。我自己成长的,用这样的理念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努力,我看到一个个,大家走在一起,一个一个教师,一个个家庭,大家都付出很大的力量,这个队伍越来越好,这个环境越来越在改变。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并不难,还是要做。
主持人:为什么倡导一个“母语”的概念?“母语”特指什么吗?
母语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妈妈说的话,字面上来说,因为一个孩子从出生,他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妈妈的声音。他在妈妈的身体当中孕育、成长,然后他在发育过程中,他最早听到的是妈妈的声音,妈妈身体的律动所以叫母语,母语是什么?从辞典中翻开一个人最初学的语言。再扩而大致,我们本民族通用的语言叫母语,一个民族共同适用的语言,对汉民族来说就是汉语,对一个地方来说是一个乡音,并不是说针对其他国外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我们学习语文学的是我们所做的是母语的教育,过去我们这门课原来在民国时期,叫国语,叫国文,我们现在叫它语文。我觉得母语这个名字要比语文更有亲和力,更加表达情感,而对母语教育这么一个区域,我说的叫擎起一盏灯,守一方土,我守的是母语这个土地。母语这个土地在中国几千年教育当中,母语教学向来是母体课程。在过去不分课的,把他很多东西容纳其中,你来看他听说读写,阅读必须要解决阅读教学、母语教学,儿童信心培养的问题。
它是面对这些问题,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推进当中,走到哪里,这也是他自然逻辑,不是我为他寻找一个逻辑。他长到7岁了,他长到8岁了,自然会发出一些问题,他是自然而来,我不回避这些问题,至于我能完成多少,我10年完成这么多,我30年完成多少,还是这个事情交到年轻人手上去做,这些东西是顺其自然的。
主持人:第八届论坛为什么定“儿童与哲学”这样一个主题?
作为一次盛大的活动,我肯定希望老师们来有收获,所以要给他们开启,这次开启的过程中,一定要非常好的专家,非常好的优秀示范课,让他们觉得真的给他们视野打开,这样非常好。同时有非常深厚的实验,有非常多的普普通通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室里,在自己的班级里,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可能没有看到我们实验室课题,那个实验室课题,我们把日有所诵,把阅读,全文的阅读,把童话书的阅读,把整本书的阅读,一一全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全部弄出来,给老师建议,你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课程,怎么去操作。你要觉得很简单,童话书告诉你,三个步骤,读前怎么谈话,怎么跟孩子讲述,分享画面,分享文字,共同推进这个故事,故事讲完以后,怎么跟孩子交流,不超过三个问题。这是一种模式,当然每个老师都可以创造,我可以给你可复制的标准。
主持人:您希望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收获什么?
亲近母语一方面通过大活动推出非常有魅力的老师,希望老师们以他们为榜样,在课堂中去实践。另外还有非常多的一线优秀的老师,我也希望能够有机会,把这些老师的课普普通通的课,再现在大家面前。这个方式很多,包括课题实验开放活动等等,很多老师就是从这些实验中走出来,成为中国推动,一个接一个,每年都是这样。有的老师非常偏远,很偏远,条件很差,比如说贵州溪水的一位老师,也是普通的老师,他只要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只要愿意在教室里带领孩子们阅读,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没有那么眩目的技巧,其实你做起来就行,关键是行动。这个可复制性不用担心,操作的东西我们都有非常好的,课程也给你建议,操作也给你建议,也有很多案例,我们通过视频,给他做一些示范。
所有的教学,不光亲近母语活动,所有教学观摩活动,都必须是这样子,用课堂的形式来呈现。因为老师们最愿意看到课堂,我在课堂上怎么操作,亲近母语更强调的一点,这个课堂完全真实的。因为这些老师不是他自己班上的孩子,有过去公开课,经过反复地排练,但是亲近母语课怎么排练,不是他班上的孩子,任何准备都没办法做。真实互动的课程展现在老师面前,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我并不是希望老师们去模仿,而是希望这样的课堂给他们启发,回到自己班上去,按照自己所有的素养和自己孩子的状况,开发课程,跟孩子形成非常良好的互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