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就是变态!”提到英国广播公司(BBC)前主播萨维尔性侵儿童事件,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愤怒,但萨维尔性侵丑闻背后折射的是人类社会的顽 疾之一。性侵儿童、娈童癖等自古有之,在人类的这个黑暗面下,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忍受长时间的屈辱,而一些“神圣机构”成为掩盖和包庇罪行的帮凶,甚至就 是事发地。频繁发生的未成年人悲剧令社会震惊,就连多个国家的首脑都出来向民众道歉,痛斥“性侵儿童绝对是最令人深恶痛绝而且无法接受的罪行”。各国纷纷 加重对性侵者的处罚,加强对涉及儿童和青少年的淫秽物和网站的监管,并从多个层面帮助未成年人和家庭防范此类悲剧的发生。面对这一顽疾,人们无法沉默,必 须要找到医治的良方。
多国首脑亲自过问性侵事件
在萨维尔事件未被揭发之前,英国最严重、受害人最多的性侵儿童案发生在布莱德灵顿,曾当过小学校长的格林·马丁在1987年至2003年间,对 上千名被女儿邀请至家中的女童下迷药并性侵。格林·马丁后来被判处18年监禁。英国威尔士的两家福利院上世纪90年代还发生过管理人员性虐儿童丑闻。尽管 英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调查显示,被性侵儿童数量近年有所下降,但问题仍十分严重。该协会的年度统计显示,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2010年共发生2.3万起 针对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性侵案件,平均每天多达64起;而2011年性侵儿童事件减少为1.7万件。
骇人听闻的性侵儿童事件屡屡让欧美社会震惊。在法国西部城市昂热,1999年至2002年间有66名男女被指控对27名儿童进行强奸、虐待和强 迫卖淫。罪行最严重者被判处28年徒刑。今年6月开庭审理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橄榄球助理教练桑达斯基性侵男童案,更是让美国人反思。桑达斯基涉嫌在 1994年至2009年期间,至少性侵10名男童。桑达斯基头上顶着无数光环,美国前总统布什曾称赞他创办的儿童慈善基金会是慈善工作的“光辉榜样”。
德国每年发生约30万起性侵儿童事件,女孩成为受害者的可能性比男孩高10倍。2010年1月,柏林凯尼休斯学院传出丑闻,该学院两名涉案的神 父性侵学生。院长梅特斯给受害者写信致歉,并表示:“教会机构发生性侵儿童不是单一事件,教会对这些事件的包庇和沉默态度令人震惊。我接触到几个受害者后 意识到,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性侵儿童是一个典型的教会和社会现象。”据法新社11月12日报道,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宣布将对娈童行为进行全国性调查,调 查范围涉及所有宗教场所、福利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文章称,教皇本笃十六世2008年访问悉尼时,曾向遭到神职人员性虐待的儿童道歉,表示他对此“深感歉 意”并呼吁惩罚这些“邪恶罪行”。
性侵儿童事件不光是欧美社会的顽疾,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都有这样的人间悲剧。日本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有96名日本女孩遭到义父和母亲男友的 性侵。中国广东省今年4月发布的《女童遭受性侵害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城市中遭受性侵的流动女童居多,而侵害者多是邻居、朋友、同事、亲属、老师、保 安、老乡等“熟人”。韩国是针对儿童性犯罪的高发国家,并且近年有增加的趋势。韩国女性家庭部201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韩、美、德、英、日5国中,韩国 最近4年间性侵儿童犯罪案件增加率最高,2011年此类案件比4年前增加了69%。今年7月和8月分别在韩国统营市和罗州市发生两起性侵幼女案,施暴者都 是幼女的邻居。警方在两名罪犯家中查获大量含有儿童淫秽色情内容的出版物和视频。韩国总统李明博不得不对接连发生的性侵儿童案件向国民表示道歉,并对受害 者家属表示慰问。
性侵儿童罪行为何难防
性侵未成年人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黑暗面,从历史、文化等多个层次来看有着复杂原因。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拜伦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说:“在英国,流 行的罪恶是卖淫和酗酒;在土耳其,罪恶是鸡奸和娈童。我们更喜欢的是女孩和酒瓶,他们更乐意吸吮烟嘴和娈童。”法国犯罪学专家安娜·克洛德做过自1880 年到2000年西方性侵儿童的研究,她在2003年发表的报告中提到,针对儿童的性侵事件被大众媒体关注是19世纪末,但当时媒体对此报道显得含混不清、 躲躲闪闪。上世纪70年代西方“性解放”期间,一些人主张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合法化,“娈童癖”一词也频繁出现在公众话语中。尽管到了八九十年代,西方 公众对“娈童癖”的态度转为谴责,但从萨维尔事件来看,在类似BBC这样的大牌机构中有所谓的“内部文化”。一些受害者爆料说,在萨维尔红得发紫的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BBC内部性侵成风,很多人认为性侵行为是一件“趣事”,而非刑事犯罪。因此,名人受到包庇,才让那么多孩子受害。有德国网民对此议论说: “权力和等级结构的存在,是滋生暴力和性侵等行为的土壤。”
家住伦敦西区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马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像萨维尔这样的名人,很难想象势单力薄的未成年受害者敢去控诉他,所以这些事件常常会 隐藏很多年。至于一些神职人员的虐童问题,马克说,两者存在相同之处,由于这种事情会极大地影响宗教的神圣形象,所以即便被发现也会被压制起来。
审理法国昂热案件的法官说,儿童性侵案常常存在时间跨度长、侦查取证难度大的问题。曾报道过儿童性侵案件的法国电视三台女记者科琳娜·贝奥说, 由于无法深入调查,媒体对儿童性侵案件的报道大大压缩和简化。法国《快报》周刊记者雅克琳娜·雷米说,长期以来,受害儿童的声音总是得不到足够重视,特别 是在被告是身份显赫的大人物的情况下。她认为,大部分受害儿童会在事后选择沉默,他们的父母也因担心家族名誉而不对外声张,导致许多暴行至今不为人所知。
《今日美国报》曾报道说,“数以百计被指控犯有性侵儿童罪行的天主教神父仍在全世界各地流窜”。美国专栏作家薇薇安在《赫芬顿邮报》网站撰文 说,可悲的是,性侵儿童事件往往与宗教、体育、慈善等各种带有“神圣”光环的机构有关,“施暴者大多是牧师、受人爱戴的体育教练、童子军领导人甚或名 人”。她认为,儿童性侵罪行的危害在于,受害者通常变得自闭自恋,强烈的自我保护心理导致受害者变得冷漠抑郁,缺乏同情心并拒绝他人的关爱,甚至转向毒 品、酒精或沉溺于工作甚或自杀。
名为“父母一起来保护”的英国防止儿童性虐待公益组织称,部分施暴者童年经历过家庭暴力或不幸,还有的在童年时遭受过性虐而形成循环往复。韩国 《国民日报》则报道说,韩国接连发生性侵儿童案件与儿童淫秽色情信息传播有很大关系,自制力较差的人观看相关视频,很容易就导致犯罪。延世大学教授权寿英 表示,性侵儿童的人一般存在自卑感,害怕与成年女性交往,观看儿童淫秽色情视频会让自身感到满足,也往往会将性侵犯目标定为比自己弱小的儿童身上。德国媒 体分析说,在监狱、心理治疗诊所、青年收养院、军营等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机构中更容易发生性侵事件。德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有93%的作案者都是儿童原来认识 的人。根据比较谨慎的估计,大约90%的性侵儿童者本身的性取向并没有问题,仅仅因为儿童更容易接触,儿童才成为目标。真正有娈童倾向的只占2%-10% 之间。
决不能让性侵者逍遥法外
“性侵儿童绝对是最令人深恶痛绝而且无法接受的罪行,决不能让罪犯逍遥法外。”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这番言论表明了人们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决 心。英国资深刑事诉讼辩护律师费里希蒂·格里日前在《泰晤士报》撰文称,英国法律惩治不力曾是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高发的原因之一。上世纪70年代,强奸和猥 亵未成年少女罪的人最多被判入狱两年,现在则为最高可判14年。
2000年,8岁的英国女孩萨拉·佩被一名刑满释放的娈童癖者绑架谋杀,后在萨拉的母亲佩恩和媒体的呼吁下,英国2008年制定一项被公众称为“萨拉法”的法案,公众可以接触到在警方备案登记的性犯罪者名单,这样家长就能了解与孩子日常交往较多的人是否有性侵的前科。该法案在2011年开始正式推行,被誉为“为保护孩子免受性侵的重要举措”。英国内政部表示,在法案试运行的一年中,共计保护了60名孩子远离潜在威胁。
目前,德国司法机构会根据医学鉴定对性侵儿童的罪犯审判定罪,但很少根据医学鉴定对罪犯进行相应治疗,因此,罪犯出狱后甚至面临比原来更高的重 犯风险。相比之下,瑞士的做法很成功。性侵儿童的罪犯在瑞士会得到仔细的医学鉴定,并接受专门治疗,以避免下次再犯。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将重犯率减少一 半。
沉默不能再成为性侵者的帮凶。据《华盛顿邮报》11月16日报道,为防止儿童遭受性侵,华盛顿特区议会15日初步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政府工作人 员、教师和管理员等发现性侵儿童行为必须举报,不及时举报者罚款1000美元并被判处180天监禁。迄今为止,美国已有18个州执行相似规定。在谈到宾夕 法尼亚州立大学橄榄球助理教练性侵儿童案时,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儿童保护中心执行理事米歇尔·科尔认为,“剥夺孩子们童贞和希望的作恶者利用的正是人们之 间的信任”,他提醒父母“当其他成人对我们的孩子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兴趣并迫切讨取我们的信任时,尤其需要保持警惕”。
各国还纷纷立法加强对性侵者的惩处和防范力度。印度政府今年4月开始讨论立法打击性侵儿童行为,相关提案强调,可将性侵者终身监禁。韩国大检察 厅宣布,将对施暴者采取“不宽容原则”,即不适用缓刑,而且要判10年以上的重刑。今年5月,韩国还首次对一名儿童性犯罪者实施“化学阉割”。李明博总统 还下令,要增加警方人力、增加社会治安预算,并严格管控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等措施。9月4日,韩国检察厅首次对61名下载并保存儿童淫秽色情视频者进行起 诉。不难看出,尽管性侵未成年人这个阴暗面很难彻底清除,但各国还是希望大量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记者白阳 黄发红 崔悦 莽九晨 丁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