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第三届丰子恺图画书奖颁奖典礼侧记

2013年11月19日17:12  新浪育儿

好图画书是怎么做出来的?——第三届丰子恺图画书奖颁奖典礼侧记

安东尼·布朗讲座《变:玩一玩形状游戏》安东尼·布朗讲座《变:玩一玩形状游戏》
几米演讲《我所热爱的创作》几米演讲《我所热爱的创作》
李坤珊《回到最初的感动》讲座李坤珊《回到最初的感动》讲座
获奖者及评委合影获奖者及评委合影

    第三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华文图画书论坛于11月9日-10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届获奖的5部作品全部来自台湾,科普图画书《我看见一只鸟》(作者:刘伯乐)获得首奖;《很慢很慢的蜗牛》(作者:陈致元)、《阿里爱动物》(绘者:黄志民 作者黄丽凰)、《看不见》(作者:蔡兆伦)、《最可怕的一天》(汤姆牛)四本书获得佳作奖。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心系儿童,精雕细琢:真正的图画书”。国际安徒生大奖、英国格林威奖获奖者安东尼·布朗和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几米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美国波士顿蒙台梭利学校双语教学部主任,幼儿教育、绘本教学及亲子教养专家李坤珊关于图画书里的偏见问题的演讲也让听众们印象深刻。由此,好图画书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这个命题的各个环节渐渐在与会者面前展开。

  安东尼·布朗:图像语言最巧妙,让形状带你做游戏

  喜欢《我爸爸》《我妈妈》《大猩猩》《朱家故事》《胆小鬼威利》 等经典图画书的读者一定会对安东尼·布朗这位图画书大师充满好奇,他的画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擅长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且每次看都能有不同的新发现。安东尼‧布朗说他自己一生都在玩这种形状游戏,而且常常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玩法很简单:一个人先随意画个线条或形状,另一个人在此基础上画出某种东西或形象。他发现,孩子们总是可以把这个游戏玩得很好,但是家长们却往往会给出“我画不出来”这样的答案,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想象力渐渐退却。对此安东尼·布朗给出的建议就是,继续玩形状游戏吧!

    在安东尼‧布朗眼中,好的图画书就是充满乐趣,为了开心而读;它不是一副说教的面孔,孩子会倾听到书中的见解,读出人物表情和人物间的微妙,并且听到自己的声音。

  图画是如何表达语言的?安东尼·布朗举了自己的《大猩猩》中的两幅图画为例。第一幅图是安娜和爸爸在一起的情景。安娜出现在画面底部,她仰着头,看着高高在上的爸爸。画家有意夸大了桌子的透视程度,使两人看来距离更远。汉娜的爸爸只顾埋头读着报纸,这张报纸就像竖在两人之间的一堵墙。桌上的食物很少,无数几何形状使房间的洁净更加突出。画面上除了汉娜身上有活泼的红色之外,剩下的都是蓝色调,这种颜色赋予整个场景冰冷的气氛。空间中的主要物体,一个巨大的冰箱,更加渲染了这种气氛,这座充满寒意的巨大物体将汉娜遥不可及的父亲框了进去。

  安娜和大猩猩在一起的时候全然不同。安东尼·布朗将视角变平,大猩猩离汉娜更近,离读者也更近,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两人空间距离更近,这种距离更有助于交流,桌子上有丰富的食物,形态各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多种鲜亮的颜色,红色、黄色、橙色、棕色,使整个画面散发着温暖的光辉。

  安东尼·布朗深谙图画的视觉规律,运用大量的细节精心营造出推动叙事、揭示人物关系的场景,对于图画中的每个细节都用心经营,赋予隐藏的细节以意义。这些隐藏的细节巧妙地推动故事的发展,不仅巩固了故事主线,也为深入了解文字蕴藏的信息提供了途径。

  关于《我爸爸》

  安东尼·布朗:我小时候曾经认为我的父亲无所不能。不幸的是,我父亲在我17岁那年因病离世了,我亲眼见证了那一幕。这对我打击很大,我花了很多年才接受这一点。后来有一天,我妈妈找到一个箱子,里面有我父亲的遗物,其中就有我爸爸穿过的黄格子睡衣,就是和《我爸爸》那本书里一模一样的。在创作这本书时,我感觉又回到了小男孩的时光。

  几米:图画书编辑在创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图画书作者功底够深,图画书就够厉害了吗?台湾绘本作家几米带来了“三本书和英国编辑”的故事。和英国的老牌儿童出版社Walker合作的经历让他大开眼界:“原来国外是这样做图画书的!”

  经过简单沟通之后,Walker的编辑将名为《吃掉黑暗的怪兽》的文稿寄给几米。几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画出了草稿,并寄回给英国编辑。很快,他收到了编辑的回复——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不同开本尺寸的5本画稿,并附有一张装帧设计的表单,在表单上列出了多大三十多种各种尺寸的组合(每种都辅以是否省纸的标记),供几米选择。

  在画稿风格和形象大致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是确定图画书的色彩,依旧是几米将画稿着色后寄到英国,再由编辑提出反馈意见。半年多后,英国编辑突然飞来台湾,找到几米当面沟通。两人再次对图画书的细节作出修正,形成初稿,并将初稿发给文字作者。结果文字作者指出画稿有些地方与作者本意有出入,希望修改,于是几米又按照文字作者的意见将一部分内容重新画了一遍。

  经过如此反复,一本几十页的画稿修改了一年多才最终付梓。几米对一个细节记忆犹新,画稿中有大量的黑色,为找到最佳效果,编辑给几米发来十几种黑色效果供其选择,出版方精益求精的态度可见一斑。

  在现场,曲折的出版过程更多是让听众们笑声连连,但最终看到这本书成品时,听众无不惊叹,就是一次次精心地修改完善,最终才能让图画书呈现出最终的完美状态。

  国内的出版社达到这种“N年磨一剑”的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丰子恺图画书奖评审、日本福音馆童书编辑唐亚明直言:如果国内真有这样细致的童书编辑,我立马同他会面。

  李坤珊:图画书如何摆脱偏见

  有十多年一线幼儿教育经验的幼教专家李坤珊在《回到最初的感动》主题演讲一开始,就强调自己从来不对小朋友们做两件事:1.读带有偏见的童书;2.在讲故事的时候停下来加入自己的解读。由此,她详细探讨了“偏见”这件事。

  偏见的产生,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差异的无知和恐惧,继而远离、排挤、打压。偏见的消除则依赖于我们对于差异不同的认知和包容。李坤珊对比了印度民间故事《6个瞎子乞丐》(Six Blind Beggars)和杨志成创作的《七只瞎老鼠》,前者是她绝对不会选择给孩子读的,“因为书中的人物让人觉得是可笑和愚蠢的”,而后者,同样是类似中国“瞎子摸象”的故事,却因为画面中的探索和想象力,让故事更贴合童心,不会引起类似的偏见。李坤珊指出,图画书里身心障碍的角色,从残废(handicapped)、残疾(disabled)到有障碍人士(person with disabilities)的称谓的转变体现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人们对有障碍人士态度上的转变,对他们个体的尊重。

  国外对于障碍的分类很细,美国统计数据显,15%-20%的学生当中有一个或以上的障碍。很多图画书也以有障碍的孩子作为故事主人公,但是对障碍的呈现则使用了艺术性及平常心。讲座中分享的绘本《珊珊笑了》(Susan Laughs),从开始到最后一页之前,珊珊和其他孩子一样会笑、会玩,最后一页我们才看到她坐在轮椅上。故事的呈现方式让孩子明白,首先他/她是一个人,只是和其他人有一些不同。在教育方面,李坤珊建议说,以后我们再遇到小朋友对有障碍人士产生好奇时,不要呵斥逃避,而是告诉他们,这位叔叔/阿姨/小朋友和大家一样,只是走路/说话的方式有些不同。认知理解之后才能接受不同,才能杜绝偏见的产生。

  说到偏见,很多成人、家长对儿童图画书也心存偏见,字少的不好,画面不丰富的不好,或者根本不看就说这是小朋友才看的。小朋友确实需要看,大朋友也应该看。一本绘本的产生绝非是一段文字配上插图就可以印刷那么简单,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精雕细琢,这中更是多年素材的收集累积,故事、图画创意反复推敲,线条、布局、色彩等方面的多方协调,经过多年的打磨才能成就一部绘本精品。

  评委会指出图画书目前的问题

  在论坛上,评委对有些图画书被淘汰的原因有详细阐述,因较有代表性,多少能反映出目前中国图画书存在的种种问题。

  首先,在题材上,呈现出民俗、怀旧、写实故事居多,而幻想的非现实的童话类的较少这样不平衡的分布。书奖评审刘绪源举例说,在大陆的蒲蒲兰绘本馆和台湾的信谊所出版的图画书中,前一类题材都占据多数,而这样的结构比例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幻想的童话类的图画书恰恰是儿童们最喜爱的作品。我们的表现日常儿童生活的图画书很可能达到了西方图画书所达不到的水平,在这一品种中固然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样式、风格、品种上的单调;而且还须看到,写实的图画书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和不足。

  其次,国内很多图画书的创作只求速度和数量,却忽视了图画书的品质,态度敷衍,心态浮躁。现在的图画书出版,动辄几套几十本,有的图画书系列甚至一出就是100本,如此的生产规模和速度,其品质如何可想而知。评审们呼吁,应该改粗放式生产为集约式生产,慢下来,静下来,沉下心来,真正做到精雕细琢,为孩子们创作出优秀的图画书。

  再次,对于图画书规律认识不够,忽视细节的打磨,不能做到精雕细琢,是目前图画书艺术上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本次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评选中,有些图画书各项都表现出色,但往往会因为某一项有欠缺,而成为致命伤。有的图画书文字通畅完整,画面却缺乏新意,缺少叙事上应有的张力而沦为文字的插图;有的图像繁复,色彩纷扰,干扰阅读;有的图画书使用成人的视角创作,无论从文字还是画面,从立意到想象空间的营造上都过于深奥,不适合孩子阅读。

  第四,儿童观、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图画书说教意味过浓,也是目前存在于图画书创作中的一大问题。一些出版社想当然地让图画书负担起教育的功能,通常会在一个故事中“夹带私货”,附加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破坏了图画书的意趣,让孩子们读之如鲠在喉。应该让图画书回归本来的面目,让孩子们回归到单纯的阅读,将单纯的阅读的快乐还给孩子们。

  唐亚明提到,他到南京后参观了城墙,看到了一首旧歌谣,歌谣的大意是“我们俩好,我们俩老,我们俩上街买棉袄。冬天给我穿,夏天给你穿!”“这首歌谣如果放在我们这边出版成图画书,很可能会被改成,‘冬天给你穿,夏天给我穿’,想要教育孩子们去帮助别人。但是这样的图画书就没有了童趣,大人们总是喜欢去教育孩子,但是欧洲是家长和孩子平等的观念,我们的图画书在编辑时要学会克服教育性。”唐亚明说。

  微访谈-获奖者和评委的话:  

  柯倩华:感谢大家对书奖的关注和支持,读者才是最重要的评委,当读者愿意阅读和购买一本好书时,就是对这本书投下神圣的一票。当我们想到有这么多人彼 此并不认识,在各个角落怀抱着同样的理想,关心华文儿童图画书,关心孩子的童年阅读生活,我们就充满希望,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努力下去,谢谢。

  陈致元:感谢主办单位和评审对我的作品的肯定!谢谢这次招待! 我觉得创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不要有太多的压力,就做自己心里所想的创作。如果能先感动自己,自然别人也会得到感动。好好享受创作吧!

  刘伯乐:我很希望大家不要把绘本的焦点聚焦在绘本作者的身上,这样会让路越走越窄的,而是要把眼光放得更加广阔,也要发扬自己所处文化的优势,毕竟,做自己的最好。

第三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现场详情:http://baby.sina.com.cn/z/fengzikaibookaward3/

(整合|夜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