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美国老妈的教子合约可借鉴

  东方今报 微博

  “我在任何时候都有权知道这部iPhone手机的密码”、“不准用手机浏览色情信息”、“不能发送或者接受带有你(或者他人)身体隐私部位的图片”……最近,一位美国妈妈与13岁儿子有关iPhone手机的“约法18章”在微博微信上疯转。

  智能机时代,父母怎么与网络、电子游戏、iPad争夺孩子?怎样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新工具?母亲大人特制“合约”,拥有iPhone的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东方今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事件】

  美国老妈的iPhone“约法18章”

  一位美国妈妈送给13岁儿子一部iPhone手机,又怕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便跟儿子有了“约法18章”。

  这位美国老妈先明确,手机的主人是妈妈,而不是儿子,还明确规定:不准带手机去学校;外出的时候把手机留在家里是一种安全又明智的决定……

  另外,这位美国老妈还对儿子明确提出手机的用处:尽量下载一些新鲜的或者经典的音乐;时不时地玩一些单词游戏或脑筋急转弯等益智游戏……

  当然,她还不忘警告孩子:“如果你因为这部iPhone手机而将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搞得一团糟的话,我会将这部手机收回。”

  【网友】

  我们不缺手机 缺心态

  看起来要求苛刻的“约法18章”,却引起了网友感叹“很值得借鉴”。

  @娅乖乖1120:这位老妈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借鉴,就那份尊重已经足够。

  @zypsnow:健康成长的孩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让他们懂得适度正确地运用物质财富,而不是成为物质的奴隶。

  @robert--yan:我更看重这位妈妈隐含的对孩子的教育!

  @中华司机:感觉这样挺好的,能让孩子有规则意识。

  @子陌菌:如果你真的看了具体内容,就会发现这不是该不该拥有智能产品的问题,而是美国人通过一个东西展现素质教育,我们不缺手机,缺心态。

  @-懒猫嘟嘟-:不赞成孩子拥有这些,总觉得孩子没有我们那时候快乐!给孩子买这些,算是变着法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

  【现状】

  “小小手机低头族”越来越多

  郑州很多学校都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那么,现在拥有智能产品的学生多吗?昨天上午,记者随机调查了几所学校,近九成的中学生都随身带着手机。

  “我们班同学的手机,全是iPhone和三星的。”初二年级学生蔡静静说,以前,她用的是某国产品牌的手机,有一次忘了带充电器,发现根本借不到充电器。

  不只是在郑州,全国甚至全世界,拥有手机的孩子越来越多。一家网站做过一个“你会给孩子买手机吗”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3500位家长中,88%的人给孩子买了手机。

  据了解,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显示,75%的美国青少年拥有手机,加拿大的统计则显示,在12~19岁的加拿大少年中,61%都拥有手机。

  【无奈】

  家长对智能产品又爱又恨

  为什么给孩子买智能产品?昨天,在记者采访中,家长们给出的答案很雷同:“保持联系”、“担心孩子遇到危险”、“别人孩子都有手机,自己的孩子也得有”。

  然而,给孩子买了智能手机,不少家长又担心手机对孩子的危害。不少家长对孩子无论吃饭、上厕所还是坐车都低头看手机的做法表示很无奈。

  据媒体报道,因为认为智能手机就像“移动网吧”影响中学生学习,重庆铁路中学一家长提出愿用自己一年的收入,为全校学生购买非智能手机,并免费发放。学校最终确认,42名学生家长中有33人愿意让孩子使用非智能手机。

  【专家】

  智能产品并非洪水猛兽

  目前,郑州一些学校也尝试用iPad教学,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课程,其中不少来自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大学,不少还有中文字幕。

  “家长们对智能产品的恐慌,源于对新科技的不了解与自己的失职。”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咨询师王海勇认为,当孩子缠着家长讲故事,家长会说,打开手机放故事给你听吧;孩子想与家长玩游戏,家长会说,手机上有个新游戏你玩过没……

  王海勇认为,高科技并非洪水猛兽,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高科技把自己解放了,却用高科技捆绑了孩子。

  【提醒】

  家长要学会利用新工具

  “对新工具,家长要尽可能扬长避短。”王海勇表示,比如网络上有公开课,还有些对学习有益的内容,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参与进去。

  另外,家长最好给孩子定个规矩:手机要在什么时间使用;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多久;发短信的主要对象是谁等。达成共识后,孩子就不会总觉得爸爸妈妈反对自己用手机。

  小调查

  问题: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你最担心哪几点”

  选择:

  30%的家长担心“辐射影响健康”

  24%的家长担心“沉迷游戏或上网”

  14%的家长认为“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