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去年9月被央视曝出的“第一口奶黑幕”已过去5个月,期间也有专家机构对奶粉的“成瘾性”进行澄清,但#第一口奶#这个敏感话题,却没那么快从热门搜索里下架。
王黎还记得,分娩结束后尽管身子很虚弱,但她还是特别想搂搂自己的宝宝,可护士很快就把孩子抱到另外一个房间。
一周后她办理了出院手续,临走前护士长递给她一罐奶粉,并告诉她,这是孩子这周一直在喝的牌子,回去最好不要换,否则孩子的胃会不适应,很容易吐奶。
曾经只在媒体报道中听闻的“第一口奶”事件,此刻正真实地发生在她自己身上,但对于护士长的循循教导,她还是选择了接受,再也没有换过其他牌子。“孩子已经吃习惯了就不折腾了,不想让宝宝让冒任何风险。”这是王黎对自己的安慰。
这种情况在王黎的朋友中还有很多,在五花八门的奶粉品牌面前,许多“新晋”父母往往失去了选择的权力,在广告营销和医院推广的重重轰炸下,传统的母乳喂养在奶粉面前仿佛已经退居次位。
而政府机构与社会团体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母乳喂养的肯定和推崇,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已明确指出,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实施母乳喂养提供技术指导,为住院分娩的产妇提供必要的母乳喂养条件,不得向孕产妇和婴儿家庭宣传、推荐母乳代用品,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保健机构赠送产品样品或者以推销为目的有条件地提供设备、资金和资料。
超越营养的神奇营养素
王黎的奶水不是很多,而且她怕哺乳后身材走样,所以对母乳喂养有些抗拒。
但事实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和科学家都认为,母乳是最适合新生儿营养需求的天然食品,尤其是产后5天内的初乳,是“第一口奶”的绝佳选择。
权威医生们表示,对于新生儿来说,“第一口奶”吃的是母乳的话,容易建立益生菌群,而如果吃奶粉的话,就不如母乳形成的菌群好,母乳含有的活性蛋白质会促进体内营养素的全面吸收,并发挥抗菌和保护等作用。可以说母乳是“超越营养的营养素”,可为婴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务部主任孙新介绍,母乳中有50种以上具有免疫特性的生物活性成分,对宝宝抗感染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宝宝刚出生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而母乳中的各种活性成分和抗体在肠道中不会降解,可帮助宝宝免受微生物侵害,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钙是人体需求量最大的矿物质之一,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年需要大量的钙来促进骨头的生长和新骨的形成,母乳中的钙含量虽然少于牛奶,但是钙磷比例完美,比牛奶中的钙更容易吸收。
朋友建议王黎,即使担心奶水不够,怕宝宝挨饿,以奶粉进行补充喂养也要适度。“新生儿所需的奶量并不大,宝宝出生第一天胃只有玻璃弹珠的大小,容积仅6毫升,每过一天长一点,正常情况下的初乳量是可以满足的。”
非母乳喂养下的健康隐患
像王黎这样因为客观或主观原因不能完全依靠母乳喂养的情况还有很多。
根据卫计委去年公布的数据,中国0-6月龄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城市15.8%,农村30%,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定的50%母乳喂养率目标,而在一项针对中国90个城市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65.5%以上的婴儿在满6个月之前食用了辅食,甚至有54.6%的婴儿出生未满3个月就开始食用辅食。
有科研机构对100个婴儿在出生一年内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完整分析,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一年内很少需要抗生素治疗,而奶粉喂养的婴儿对抗生素的需求更大。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表示:“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肠道菌群快速形成,两三岁时已基本和一个成年人的肠道菌群相同。” 婴儿如果没有构建一个好的肠道菌群,成长过程中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哮喘、过敏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护理师何明娇表示,婴儿娇嫩的肠道系统不能立刻适应配方奶,而且新生儿体内的酶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充分吸收和分解奶粉中大量的营养元素,剩余物质融入血液也容易引发过敏症状。
母乳并非完全不可替代
当下也有很多产妇因身体条件不佳导致母乳不足,甚至因疾病不能哺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尽量选择最接近于母乳的乳代品。母乳一直是配方奶粉的最高标准,无限向母乳靠近是所有奶粉企业的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努力方向。但母乳成分复杂,目前只明确了很少一部分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而更多未知的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仍处于不断探索中。
一些企业和机构在此领域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探索。2012年3月,澳优乳业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同签署了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母婴营养研究中心”,集双方顶尖的科研人员共同着手于母婴营养和健康领域的研究,已探明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凝集素、唾液酸、糖巨肽以及生长因子等各类成分及其作用,并发表了学术报告《人初乳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为我国母乳成分数据库的建立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研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
小小的“第一口奶”现象,折射出的是广大百姓育儿知识缺失的国情。就此关乎未来国人素质的课题,我们也将在后续展开全民大调查,深入了解中国母乳喂养现状,跟踪探究“第一口奶”究竟守住了没有?帮助更多妈妈去守护孩子天赋的“母乳权”。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