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留学生年龄为何越来越小

2016年11月02日 00:46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他山之石

  家长急着把孩子送出国,不是说国内教育有多么糟糕,而是教育理念、方法没能跟上社会变化。

  近日,英国著名九大公学的“对口小学”首次联袂来华面试直招。据介绍,这些学校皆在英国极具知名度。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孩子最小年龄只有6岁,参加面试的最小年龄学生仅9岁。

  近些年,中国学生的留学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早出国读硕士和博士,到后来出国读本科和高中,再到近期兴起的出国读初中和小学。这条在年龄上自上而下的纵贯线,清晰地呈现出中国留学生及其家长越来越早的选择,这些选择的背后既有社会结构、经济实力的要素,也有全球化、价值取向的要素,但最重要的是对国内教育方式“用脚投票”。

  这不是说国内教育有多么糟糕,而是理念、方法与手段没有与时俱进,没能跟上家长的思想,以及社会已经变化的形势。比如,国内最为诟病的应试教育理念,至今积重难返。

  事实上,这种应试教育及其匹配的严厉约束,已经得不到很多家长的认可了,特别是对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中产及其以上阶层。因为,这些家长没想孩子必须出类拔萃,更想孩子能够快乐成长;没想孩子在学校要被严格管理,更想孩子在学校不被压制兴趣个性成长……正在上学的这批孩子,已经不像他们父母当年时那样物质匮乏,必须头悬梁锥刺股般奋斗,这些家长也不再像当初被自己家长期待那样期待自己的孩子。换言之,代际期待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教育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这让家长不得不另辟他径,送孩子出国。

  其实,这不仅能够解释中国留学生为何出现低龄化趋势,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工薪阶层把孩子送出了国。因为,原来附着在应试教育身上的社会阶层上升需求、光宗耀祖需求等,在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之后已经逐渐褪化,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尤其如此。既然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变化了,那么对学校的要求也就变化了,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严厉不再被视为关爱,孩子被学校培养得乖乖听话,也不再被视为有规矩,甚至培养众多学霸的学校也不再被视为教学有方,这些均被视为压制了孩子天性、个性的畸形发展……时代变了,如果我们的学校还是固守成规,可能被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孩子所抛弃。

  当然,家长也有无奈甚至可怜之处,没有多少人能够在孩子留学之时完全陪伴在其身边,很多都是寄宿制。因此,天伦之乐会有部分遗憾,别离之痛会有切身感受,甚至要承受不可知的风险。但是,从现实来看,众多家长的选择,还是离开,这种境况但愿能够倒逼国内学校加速改革,开展更为个性、自由、舒展的教育,能够适应家长与孩子的需求。套句时髦的话,在宏观上讲,这应该可以算作是教育供给侧改革。

  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