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妈妈第12胎生下二孩 患溶血病全身换血

2017年03月22日 11:04 扬州晚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熊猫血”妈妈的宝宝在换血“熊猫血”妈妈的宝宝在换血

  扬州苏北医院儿科日前一天之内同时进行了两台换血手术,手术对象是出生还未满一天的新生儿。原来,这两个宝宝因母婴血型不合,患了溶血病,其中还有宝宝是“熊猫血”的溶血病。出生后他们的皮肤、眼睛都变成了黄色,黄疸指数一再飙升,随时有生命危险。好在两台“换血术”同时进行,宝宝换掉全身血后,目前转危为安。

  危险!

  “熊猫血”妈妈产女

  新生儿患溶血症

  安徽陈女士(化名)今年37岁,是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怀孕之路十分坎坷,她之前怀过11胎,出生了4个,存活的仅有一个,这个女儿目前已14岁。3月17日中午,陈女士成功产下一个女婴。可出生两小时后,孩子黄疸越来越严重。胆红素从144μmol/L迅速飙升至153μmol/L。最后超出了新生儿胆红素正常值的上限,赵女士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肤色变黄,成了“小金人”。

  “新生儿出现的是溶血症!”苏北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朱玲玲说,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发生免疫反应,引起了溶血性疾病。

  “如果不予治疗,大多严重患病的胎儿会死亡。Rh溶血病也可导致新生婴儿黄疸(皮肤、眼睛变黄)、贫血、大脑损伤、心衰甚至死亡。”更棘手的是,赵女士是“熊猫血”,新生儿患的是少见的“Rh溶血症”。

  换血!

  又接诊一溶血症新生儿

  两台换血术同时进行

  “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换血,不然新生儿随时丧命。”朱玲玲说,新生儿体内红细胞不停被破坏,血中胆红素不断产生,濒临高限,情况十分凶险,必须换血治疗。

  她立即让科室医生联系血库,准备Rh阴性血。可就在此时,科室又接诊了一个出现溶血症的新生儿,是ABO溶血病。“平时溶血病一两年我们医院才会接诊一个,这一下子接诊了两个,医生护士的神经都紧绷起来!”朱玲玲说,换血术十分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抽血、输血。“抽血、进血一定要均衡,每次只能抽20毫升、输20毫升同时进行,而且抽血是人工操作,要求较高。”

  当晚七点多,在专家组的带领下,对“Rh溶血病”的新生儿和“ABO溶血病”的新生儿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换血,一个是脐静脉—外周静脉换血术,一个是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熊猫血本就稀缺,换血需要不少血量,体重每一公斤就需要换血180毫升,所以备血就花了不少时间。”朱玲玲介绍,“Rh溶血病”的新生儿出生时预留了8厘米长的脐带,术中通过脐静脉换血,共输血600毫升,相当于宝宝全身的血液都换了一遍。

  “两台换血术同时进行,整个换血过程较为顺利。”术后,两个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目前,他们仍在住院治疗。

  提醒

  注意!宝宝出生后4-5天

  是黄疸高峰期

  “新生儿易出现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一般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朱玲玲介绍,70%-80%的宝宝在未满月期间,都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现黄疸,第5-6日皮肤会恢复正常。但如果新生儿从生理性变为病理性黄疸,特别是当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0umol/L,此时易致新生儿脑病,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可能引起死亡。朱玲玲提醒,新生儿黄疸高峰期为生后4-5天,因此出生后前三天出院的婴儿,家长要尤其注意。

  受个人经验与观测环境的光照情况的影响,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疸。发现躯干部皮肤黄染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发展到重度黄疸。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