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喂过母乳的妈妈,都在不同的阶段面临过断奶的问题。断奶,远非字面意义上那样简单,而是母子关系的一种重大转变。顺利地断奶,对于母子双方的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断奶方式掌握不当,很容易给母亲遗留终生的遗憾,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
关于断奶,最根本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
对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是每一对母子之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做出来的私人性决定,旁人没有权利对其指手画脚。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一个最佳时机,回答是,这要视乎孩子的成长情况,最好等到孩子自动脱离对母乳的需要,自然地断奶。这样的断奶方式最顺利最容易,会避免诸多由于提早强行断奶而必然出现的母子之间的矛盾、争斗、哭闹、伤心和烦乱。
你会问,孩子一般什么时候才会自动脱离对母乳的需要呢?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时间表都不一样,一般来说,自动断奶发生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一岁以下的婴孩,不会有自动断奶现象。即使孩子表现的不好好吃奶或者拒绝吃奶,也是因为吃奶环境不够安静,干扰过多,或者因为心理原因而导致的“罢奶”。
也许这时候你要吃惊了:一岁半到三岁之间?难道可以让孩子吃这么久的母乳?那为什么我周围的人、包括医生,都在劝我六个月就给孩子断奶呢?他们说,六个月以后的母乳就没什么营养了,而且,如果不断奶,孩子就不好好吃饭。
的确,对于许多人(包括一些医生)来说,延续到一岁以后的母乳喂养是一件新鲜事。而且,在他们的头脑中,对母乳有两个根深蒂固的偏见:
第一个常见偏见是,“X个月之后,母乳就没营养了。”
大量的研究证明,母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富含营养,如脂肪、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等,尤其是对孩子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免疫因子。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到六岁左右才健全,在这之前,长期的母乳喂养,等于为孩子建立起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能够有效地预防诸多疾病的侵袭,比如耳道、肠胃和呼吸道等幼儿常见感染,以及幼儿癌症、少儿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那些过敏体质的婴儿,更是应该母乳喂养至一岁以上。特别神奇的是,随着孩子月份的增长、对辅食摄入的增多,吸吮母乳频率有所降低,母乳却会自动浓缩养分和抗体,将孩子所需要的营养丝毫不差地输送进来。
与营养价值相等重要的,是长期母乳喂养对于幼儿心理和情感方面需求的彻底满足。延长母乳喂养,有助于巩固母子亲密关系、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疲劳、受惊、烦躁或者悲伤时,吸吮母乳能够给予孩子最及时最有效最温馨的安慰,让孩子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是人的帮助,而不是物品(奶嘴、玩具、零食等)。
吸吮动作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这个需要直到三岁左右才淡化。长期母乳喂养,使得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彻底满足这项生理需求,母亲的乳头也不象其他吸吮替代品(手指、奶嘴、玩具、零食、被角、头发等等)那样会变质、坏掉、或者弄脏。从母亲那里得到吸吮满足的孩子,往往很少吸吮自己的手指或者将所有拿到手里的东西放进嘴里,也因此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
长期的母乳喂养还有许多其他好处,比如有利于幼儿口腔的发育、从而提高语言能力,比如母乳中独特的生长激素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另外也有利于母亲自身的健康。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以及美国卫生部等权威机构,呼吁全球的母亲们将母乳喂养坚持到孩子满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