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杨太太,35岁(中学语文教师)
问题宝贝:儿子,8岁(小学三年级)
每次我对学生们朗诵“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讲王播寄居惠昭寺木兰院时,因为贫穷每天去和尚食堂讨饭吃,引起和尚不满,因此在吃过饭后才打钟通知王播来吃饭的故事时,心里就很感慨,为什么王播也好,和尚也好,吃饭时一个比一个积极,而我儿子偏偏就拖沓得要死呢?
虽然不用操心儿子挑食、厌食,只要坐上餐桌不管是什么都吃得很香,可是他什么时候坐上餐桌呢?答案是不知道。
有可能他正在看电视,那么他会看完电视才来吃饭;
有可能他本来已经往餐桌这边走,一下看见什么有趣的,那么他就会去玩那玩意而不是去吃饭;
有可能他在放学路上看见什么热闹,那就会看完了再回家;
有可能他都已经坐上餐桌了,可是突然想起什么事,就立刻打开大门冲出去,远远传来一声:“我去拿同学答应借我的漫画书,你们先吃吧。”
总之,他就是个坐不住的小孩,做这做那,就是记不住要吃饭,磨蹭到最后菜都凉了,夏天还好,冬天必须回锅加热,这一来一去,等到真正吃到饭菜时,都已经离用餐时间很久了。
在这期间饿了自然就会吃吃零食,等热好的饭菜端上桌,肚皮早已胀鼓鼓的吃不下什么了。
这么下去是不行的,得让他快点坐到餐桌前,减少被其他事物吸引的机会。
可是这孩子做什么都勤快,就是吃饭不积极。慢条斯理一步三摇,短短几步路走得一咏三叹,弄得吃顿饭也得一波三折。
那天上课后,我在办公室和其他老师闲聊,无意中说起学生体育的考试成绩往往比平时练习的要好,因为自己练习的时候没有竞争气氛,而考试的时候几个人一组有了竞争对手,潜意识里怕被人超过,于是拼了命去跑,榨干每一分力气,速度自然不同。
“速度”这个词让我想到了孩子吃饭的拖拉情形。
有个竞争对手会不会好些呢?
答案是会。
自从我订下规矩,说晚饭儿子和老公谁先到谁先吃,先吃的可以把好吃的吃光,后吃的还要洗碗之后,儿子对吃饭的态度积极了许多。
每次我一说吃饭了,儿子不管在做什么都会立刻停止,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餐桌前坐下,生怕自己落后于人吃不到好吃的还要洗碗。而速度如此之快,自然也就顾不上看这看那耽误时间,饭菜还没来得及变凉就已经被消灭掉了。
后来老公有意赢了几次,儿子开始抗议,说自己的房间离厨房远,听不见我说开饭了,不公平。
于是我们又规定,每天开饭的时候我要个别通知,得到通知的人不准动,等两个人都准备好了,我再宣布开饭,看谁先跑到饭桌那。
最近儿子想了个赖皮的方法,一回家就到餐桌前窝着,直接等开饭。耍赖就耍赖吧,反正我再不必愁他不快点来吃饭了。
有竞争才有速度,吃饭和赛跑都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