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喂奶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心理素质

  喂奶不是简单的喂养行为,不同的喂奶方式影响孩子形成不同的心理素质。

  “喂”出来的个性

  ——谈谈喂奶回应方式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影响

  饿了就要吃奶,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就会用哭声来呼叫妈妈喂奶,这是婴儿出生后不学而能的本领,那么妈妈喂孩子吃奶似乎也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行为,但研究发现,喂奶不是简单的喂养行为,不同的喂奶方式会影响孩子形成不同的心理素质。

  4种不同的喂奶回应方式

  妈妈的喂奶回应方式多种多样,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立即满足型  盼望多年,张女士终于有了女儿。婆婆、保姆,一家人对月月关怀备至、细心照顾,张女士则每时每刻都守候在女儿月月身边,月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表达什么愿望,她都知道,如果月月饿了,她马上就把女儿抱在怀里喂奶,手脚麻利地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女儿的需求。一天一天的,月月从来不用着急等待。

  延迟满足型  杨女士就没有张女士那么幸运了,她一个人带着女儿悠悠,而且她没有奶水。所以当女儿要吃奶的时候,她得赶紧给女儿冲奶。听着女儿嗷嗷待哺的哭声,她一边冲奶,一边安慰孩子:“别着急,妈妈正在为宝宝做饭,悠悠是妈妈的乖宝宝,香喷喷的饭就要好了,好了,好了,就要好了……”一天一天的,悠悠的每一顿饭都是这样在妈妈的柔声哄劝中等待到口的。

  脾气暴躁型  钟女士与杨女士的情况很相似,自己带孩子而且是人工喂养,但是她的脾气比较暴躁,当儿子童童哭吵着要吃奶的时候,她比儿子还着急,常常大声训斥他:“别着急!不许哭!再哭妈妈就不给你冲奶了。”儿子哭声更大了,她接着说:“再哭,再哭,再哭,妈妈真的不管你了!”儿子接着哭。一天一天的,童童的饭大多数都是在妈妈不耐烦的批评声中等待到口的。

  冷漠忽视型  由于特殊原因,雯雯被寄养在王阿姨家里。王阿姨身体不好,照顾婴儿的吃喝拉撒有些力不从心。如果王阿姨行动方便,雯雯就能及时吃上一顿饭,如果王阿姨身体不舒服,雯雯就得在哭声中求救很久才吃上饭,所以雯雯吃奶有时及时有时不及时,一天天地,她总是处于结果不确定的等待状态中。

  4种心理素质悄然形成

  妈妈喂养孩子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并没有在意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但喂奶不仅仅是让孩子吃奶,它还作为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产生作用。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心理素质是在一天一天雷同的反应模式中逐渐形成的;伴随着每天频繁的、雷同的喂奶回应方式,孩子的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形成。心理素质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对孩子的个性和性格产生影响。

  追求完美的月月  月月总是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不曾有过任何等待的心路历程,那么她对生活的期待标准也一定是很高的,她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应该得到满足,且应该立即得到满足。但是孩子的未来生活和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愿,所以长此以往的后果是孩子对未来的挫折预期不足,应对挫折的能力和素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机会锻炼。一方面,追求完美已经成为她的心理习惯,另一方面挫折经常出现,所以她会很有压力,家长更有压力,因为需要培养孩子新的心理素质与能力。

  积极乐观的悠悠  杨女士的女儿悠悠每天都有等待,但每天的等待都会有结果,这逐渐培养了她对外界环境的忍耐、宽容以及安全感和信心。“等待”对婴儿来说就是遭遇的挫折,就是心灵的煎熬,而稍微的等待不但不会损伤孩子的健康,还能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这样,孩子从吃奶的时候就在体验一种生活:挫折是难免的,但是有妈妈温柔的帮助、有自己的努力,挫折总是可以克服的,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妈妈无意识的喂奶行为中逐渐形成。

  急躁内疚的童童  钟女士的儿子童童每天也有等待,每天的等待也有结果,但他接受的是妈妈严厉的帮助,不是温柔的帮助,所以他体验的规律是:自己的哭声越大、妈妈的吵声更大;妈妈的吵声越大,自己的哭声更大,最后终于解决了生活问题。快速的声频导致快速的心跳,快速的心跳导致急躁的情绪,再加上妈妈的批评说明都是自己的错误惹的祸,所以这种行为方式很容易锻造急躁内疚的心理素质。因此,同样是帮助孩子,妈妈最好还是提供温柔的帮助,而不是厉声厉色的帮助。

  怀疑退缩的雯雯  稳定的行为模式形成相应稳定的心理素质,忽冷忽热的态度、时而出现时而不出现的结果让雯雯难以把握外界环境的变化规律,因此也难以形成稳定的安全感,反而总是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拿不准自己是否有必要再努力,所以这样的喂养方式容易产生怀疑退缩的心理素质。

  讲给妈妈听的养育要领

  心理素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的心理素质适宜于不同的生活和工作领域。但是总的来说,追求完美型的孩子心理要求比较高,心理压力比较大;急躁内疚型的孩子容易自责,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怀疑退缩型的孩子不自信,缺乏主动性;积极乐观型的孩子比较阳光,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比较和谐。若孩子个性积极乐观,妈妈会觉得很舒心、很享受,而养育积极乐观宝宝的要领是积极应答而不立即满足。

  1岁以内的孩子属于感觉型、冲动型的,他有什么要求不会用语言表达,通常就用哭声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妈妈关注和爱的需求,而在成人文化里,哭声是难过、痛苦的信号,怎么能让孩子难过、痛苦呢?妈妈就在身边,随时都能响应孩子的呼唤,于是孩子的哭声越少就越增加妈妈的成就感,一年多以后,妈妈就纳闷了,宝宝怎么那么缺乏耐心、那么不擅长等待呢?怎么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呢?其实孩子天生未必这个脾气,主要是因为妈妈一直就在“培养”孩子的急脾气。

  如果采用延迟满足的方式,孩子的耐心和脾气就会锻炼得好多了。杨女士是在无意识中采用延迟满足的喂养方式,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经常有意采用这种方式。当孩子用哭声召唤吃奶的时候,妈妈远远地用声音答应着:“妈妈就来了——”妈妈“提提塔塔——提提塔塔——”的碎步告诉孩子妈妈马上就到,到了之后妈妈拿着奶瓶再跟孩子聊两句:“宝宝饿了,该吃奶了!”“宝宝吃奶,白白胖胖。”这样可以拖延几秒钟以培养他的延迟满足能力,而且简短的哭也锻炼孩子的肺活量。二话不说、立即满足是充满爱心但缺乏教育用心的方式。

  文/晏红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喂奶  孩子  心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