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习惯从关注味蕾开始
“妈妈,你怎么就做不出我奶奶的味道呢?我好想吃奶奶做的饭啊!”朵朵把面前的碗一推,撅着小嘴埋怨道。朵朵妈看着被女儿推开的那盘宫保鸡丁,眼泪都要下来了:“你知道妈妈为了给你做这道菜,费了多少心思吗?我看菜谱,记配料,参考营养搭配,力求色香味俱佳,我容易吗?就这样被你否定了!”
朵朵完全把妈妈的话当成耳旁风,嘴噘得可以挂酱油瓶,分明就是在示威:反正我觉得不好吃!
这架势让朵朵妈更觉得婆婆在这个家里的重要地位,同时她也开始反思:“自己忙得很少做饭,朵朵的味蕾已经被日积月累地打造成了奶奶型口味,排他在所难免。哎!都是味蕾在作怪呀,看来等婆婆回来真得跟她学学厨艺,菜谱在家靠不住。”
朵朵与妈妈的不和谐,源于味蕾。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我们也都认为判断一种食物是否好吃,舌头在其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实,味觉判断的真正功臣是位于舌头表面的味蕾,舌头是依靠它辨别苦、辣、酸、甜、咸各种味道的。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往往受其口味好恶影响,口味又依赖于味蕾,山西人喜酸,湖南人爱辣,都是因为他们的味蕾在长期锤炼下爱上了那个味。
好的饮食习惯和味蕾关系有多大
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最好吃的就是妈妈做的饭菜,因为从很小的时候,我们的味蕾就熟悉并喜欢上了那种味道。朵朵的拒绝,是因为被奶奶打造的口味宠惯的味蕾很难接受妈妈做的菜。
儿童婴儿期是早期口味培养的敏感期,宝宝的味蕾习惯1 岁前基本就固定了,所以此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婴儿无法自主选择食物,其饮食习惯的养成取决于他的教养者。有的家长会比较早地让孩子接触很多成人饭桌上的食物和味道;而有的新妈妈添加的辅食,往往只讲营养,避免放盐、糖等佐料,口味很淡;结果是前者往往口味多样,摄取营养更丰富;后者很难适应一般的饭食,甚至偏食,挑食,营养单一。因此,1 岁前要尽可能多地让宝宝尝各种食品的味道,丰富他的味蕾。
与大人相比,婴儿的味蕾发育还不够成熟,给他们的食物加盐最好不要太早,而且稍微有点咸味就可以,不要像大人那样咸。
胎教中需要饮食习惯启蒙
科学证明,孩子的味蕾在妈妈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就发育成熟了,等到出生时,他的感觉系统已经很完善了,会对甜、酸和苦味产生较强烈的反应。有研究认为,妈妈怀孕期间摄取的食物会对宝宝以后的食物好恶及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影响。看来为了自己宝宝有个积极、有益的味觉环境,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妈妈的胎教中还得加上“饮食”这一节呢!为了自己的宝宝营养丰富,身体棒棒,准妈妈们怀孕期间要避免挑食啊!
如何刺激宝宝的味蕾
一些普通的家常菜,经过颜色的渲染,就变做一道道色彩斑斓的新鲜美味,吸引着你的目光,诱惑着你的味蕾,让你的味蕾敏感起来。对于孩子来说,如此奏效的做法却是后续的工作,最基础的是在婴儿期丰富他们的味觉,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我们需要这样去做:
1.尽早让婴儿尝不同的味道。西瓜汁的甜、酱油的咸,柠檬汁的酸,也可来点苦瓜的苦。味觉受到刺激,便开始具有分辨基本味道的能力。
2.为婴儿提供发现新食物的机会,并给他时间去适应。每加一种新的食物,可尝试用不同口味来刺激。比如不同味道的饼干、蛋糕等。
3.让婴儿重复接触某种食物。研究显示,重复接触会增强婴儿接受新食物的程度。如果婴儿拒绝某食物,父母可继续尝试,因为对他们来说,熟悉的食物比不熟悉的食物更受偏爱。
4.实现食物的多样化。我们可以用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和苹果、香蕉、橘子等不同的蔬菜和水果来丰富宝宝的味蕾。
爱心提示
*偏爱甜味几乎是人的天性和共性。
*植物毒素、变质的蛋白质和酸腐的脂肪等有害物质中往往都有一种讨厌的苦味,所以人类把苦味等同于饮食中存在的危险。
养成好习惯有诀窍
宝宝10 个月了,妈妈为了他的口味和胃口要下些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厨艺。比如在鸡汁里炖豆腐增其味,蒸蛋黄时把研碎的菠菜和胡萝卜末洒在上面增其色,土豆泥中加入牛奶增其香,尽量追求色、香、味俱佳。
要想让宝宝以后的饮食中不嫌弃蔬菜,就要在宝宝的味蕾习惯固定以前给他添加各种蔬菜做辅食。蔬菜辅食要尽早添加,还要随时而变。三个月内,可煮些菜水给孩子喝,刚开始可加少许糖(不能让甜味掩盖了菜自然的味道)。4 ~ 10 个月,宝宝咀嚼能力增强,可打成菜泥,最好略加作料,提升菜泥的香味,可以把菜泥调入稀粥和烂面条中。10 个月以后,就可以换成煮碎菜或清炒菜了,成人饭桌上软和的菜都可让宝宝尝尝。
蔬菜辅食还要品种丰富些,萝卜、黄瓜、西红柿、菠菜等不同口味的蔬菜要换着让宝宝吃,营养丰富了,各种味道也会适应了。
蔬菜辅食要鲜,隔夜的菜汁、菜叶坚决不能给宝宝吃。
[健康] | ·国外孕妇水下分娩(组图) | ·7件小事防范儿童性早熟 | ·10招提高宝宝免疫力 |
[营养] | ·偏食与挑食,宝宝伤不起 | ·喂养宝宝时的从容育儿法 | ·孕妇为何欢吃酸的? |
[教育] | ·10宗罪,扼杀聪明宝宝 | ·九种问题父母最易毁掉孩子 | ·孩子,你慢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