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孩子的“保命符”,有多少家长忽视了?

2017年03月29日 12:09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又见“虎园下车”——

  3月19日有媒体曝出,北京野生动物园中,有成人带着孩子在自驾区两次下车,试图近距离“观赏”动物,其中第二次是在白虎区。

  这不由又让人联想到去年下半年,国内两起动物园老虎咬死人的事件:

  去年7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两名自驾游女游客猛兽区下车被老虎袭击,造成1死1伤。

  今年1月,浙江宁波雅戈尔野生动物园,一名男子翻越围栏逃票入园,并无视警告标志进入老虎散放区,被老虎撕咬后最终死亡。

  然而和之前两次相比幸运的是,这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可当妈的人一看到这样的新闻,真是要气炸了!两起带血的案件还在眼前,为何又有人再次挑战“自驾区严禁下车”的规则,并且还是带着孩子?

  是无知、侥幸心理、还是胆大到想要以身试险?

  就算真的不知道这两起悲剧,但漠视园区中随处可见的警告标志,在工作人员劝阻过后还是执意挑战规则,又指望谁为你的生命安全买单?

  还记得之前两起动物园老虎咬死人事件后,那些嘲讽被老虎咬死、咬伤者“自作自受”、“活该”、“老虎躺枪”的声音吗?对于受害者来说,这样的言论显得“缺乏悲悯”;而从另一方面去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痛心的表达。

  实际上,不论何种言论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就是挑战绝对规则之后,付出的巨大代价啊!

  而作为家长,我们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下,更应该让孩子知道遵守规则的意义和必要性——这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

  有一句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到过红灯要等待,大至国际事务中不插手别国内政,规则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遵守规则,是一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最基本原则。

  过马路要等红灯,是为了保障行人的生命安全;乘坐公共汽车时要排队,是为了保证社会秩序的公平。虽然某些规则限制某些人的“自由”;但正因为这条底线的守护,也把很多潜在危险挡在红线之外。

  想保障人生不遭遇“万一”的风险,就必须尊重基本规则,不轻易去挑战。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越线的人,往往都会受到惩罚——一时的侥幸不会永远,无视规则总会有触碰到“机关”的那个时刻。

  闯红灯的车主要扣分并罚款,是因为逾越了规则。然而一旦对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险,他面临的惩罚就不仅仅是扣分罚款这么简单了;之前还看到过有个和动物园相关的新闻,说的是孩子将车窗摇下来给黑熊喂食物,结果手掌被咬掉了。

  我们不想看到那些用身体、甚至生命的代价,才能换来的“遵守规矩”的警醒。在惩罚开始之前,就懂得在“规矩”给出的界限之外“喊停”,才是避免受到伤害的正确方式。

  从小事物做起,一点一滴地教给孩子,让遵守规则的意识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以身作则,家长要作为孩子的榜样,将“守规”表现给孩子看。要知道,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孩子的行为表现,最初就是来自于家长行为的折射。

  另外,一旦给孩子制定了规则,就要严格地遵守。不要随意放宽条件,以免让孩子产生“规则是可以更改的”这样的想法,从而产生侥幸心理。

  最后,“规则教育”还应该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课。在生活场景中的方方面面,家长都要找机会体现给孩子看、听,将规则“植入”孩子的灵魂,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力。

  常听人说“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危险隐藏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更多时候,它被囚禁在一个叫“规矩”的笼子里,如果不断地挑衅它,终有一天笼子会裂开,藏在其中的危险就会对破坏者施展惩罚。

  作为家长,在孩子还小、对事物还没有建立全面的认知时,就该一点一滴地为他筑立起那个心中的笼子,让守规矩成为孩子的自觉表现。只有这样,在他们的漫漫人生途中,他才能安全地成长,我们才能更加安心一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年糕妈妈”]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