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呵斥孩子,要怎么改变呢?

2017年04月30日 15:44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父母最重要的5秒钟

  我总是呵斥孩子,不是叫他们“动作快一点”,就是说“那样不行”。要怎么改变呢?

  有益的父母会在行动之前先等5秒钟。总之只要稍作等待,就能看到孩子做出的有趣的事。

  父母比孩子见多识广,人生阅历丰富,要想对孩子说教,想说多久就能说多久。可是,说教之前最好能先等5秒钟。想对孩子说“动作快一点”“那样不行”的时候,只要等5秒钟,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当然,等待的时间可以自己决定,5秒钟或10秒钟都可以,总之只要稍作等待,就能看到孩子做出有趣的事。

  我格外喜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著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书中写到,导演让演员试走几步,自己则在一旁不断地说“有人这样走路吗?”“找好重心!”“眼睛看着前进的方向!”之类的话。结果演员蒙头转向,不知道该怎样走路才好。由此可见,即使是正确的话,如果不停地说,也会令人无所适从。

  同样,在养育子女时,也不是什么正确的话都能说。如果父母只是在旁边冷静地不停指导“你该这样才对!”,哪怕说的没错,孩子肯定也难以忍受。父母之所以觉得这样做没问题,是因为过于心急,或是觉得站在作指导、提建议的立场上比较轻松。指导孩子其实不需要花什么心思,反倒是等待孩子做出相符的回应更耗精力。

  其实,只要稍作等待,孩子就一定会做出有趣的事,或者说出出人意料的话。而且,面临的问题越难,孩子说出的话可能越难理解,就像是在试探大人一样。

  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

  有个孩子不上学,父母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他说上学就会交朋友,这时父母肯定想说“这是什么话,交朋友难道不好吗?”但其实父母应该说“呵呵,因为能交朋友啊”,或是随口应和一下,然后稍作等待,孩子就会继续说出下文,“如果朋友到家里来,父亲得了怪病的事就会露陷。”到这一步需要不少时间。孩子其实是在担心父亲,却说不出口。

  这样的事情经历得越多,就越有耐心,因为父母会渐渐明白,只要等待,就会有好事发生。不要单方面说教,而应该向孩子张开怀抱,这种态度至关重要。

  早稻田大学教授兼德国文学专家子安美知子女士有一次给小侄女读绘本,小侄女的朋友也在旁边。可是,那孩子突然嚷嚷着说他知道那个故事,在旁边不停捣乱,令子安女士觉得很讨厌。

  等到最后读完时,那孩子却说“阿姨,再读一遍吧”。原来,那孩子很清楚,虽然自己也在旁边,但刚才那一遍只是阿姨读给别的孩子听的。他想让阿姨也读给自己听,却说不出口,只好在旁边捣乱。

  最后,那个孩子可能受到了某种心理暗示,觉得只要说出“读给我听”,子安女士就能明白。如果那孩子不说出来,子安女士可能一直都会觉得他很讨厌,何况仅就当时的情形来看也确实如此。殊不知,那孩子的捣乱其实是希望阿姨“读给我听”的表现。

  听那孩子一说,子安女士立刻就明白了。她说:“好,这次就读给你听。”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当然,真的等起来的确很难,因为父母很容易就会变得心烦气躁。始终惦记着沉默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开口说话,这样就完全失去了等待的效果,因为父母的情绪会全部传达给孩子。

  不过,也不用无条件地强迫自己等待。譬如说,孩子正在不停地一张张抽纸巾玩,父母却还在思考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么玩,那就多少有些奇怪了,正常的想法是,“这太浪费了,要快点制止孩子才行。”

  要做到耐心等待,时刻陪伴孩子,真的很难。

  作者:河合隼雄,临床心理学家、日本心理学界重磅级人物,在瑞士荣格研究所取得日本第一个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师资格。2002年,河合隼雄受日本首相力邀出任日本文化厅厅长。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