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为孩子才不离婚的。”

2017年07月09日 10:44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离婚,无疑是一件大事。

  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

  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

  但首先,它对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

  这个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颠倒了。

  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在这样一场分离事件中,两个伤痛、委屈、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伤害自己、对方以及他们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

  万事皆有因果,离婚只是时间上的一个点,由这个点,往前回溯,是夫妻两人如何处理彼此的分歧与矛盾;往后延伸,是他们如何评价这段婚姻与对方。

  这一前一后加起来的言行累积,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过离婚这一个“点”。

  成为父母之前,他和她都是情感动物

  人,说到底是情感动物。

  在结成夫妻的两个人之间,常常有无法向外人言传的深情或怨恨、亲密或疏离、忠贞与背叛,也因此能激发出其他人际关系都无法想象的炽烈情绪。

  当这段关系走到尽头,这些极端的情绪若不能得到有效地平复,就会演变成为口不择言的诅咒、不甘心的复仇、或者绵绵不绝的自怨与自怜。

  这样两个人,是红尘中最普通的男女。这些激烈的情绪,也是人世间最常见的心情,只是很难展现给外人罢了。

  这两个人,无论有过多少温存与战争,当由他们的身体结合而诞下一个新生命时,当他们成为“父母”时,这些温存与战争就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了。

  扔给孩子世界的原子弹

  不要以为,一个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从此被催熟为大人。不,你去仔细凝视很多父母,会看见他们内心藏着一个委屈的小孩。

  当他们以为受到攻击和伤害时,就会像三岁小孩一样失控,耍赖、破罐子破摔、乱发脾气……什么都来。

  一个网友说:

  “在父母离婚整个事件中,最理智最冷静的就是我。他们分居时,每次单独见到我,就会用恶毒的语言诽谤、诋毁对方,对着我哭穷、诉说委屈。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父母至今针锋相对,提起对方这么个人就情绪失控,什么乱七八糟的情绪都能倒出来,什么负面的猜想都能安到对方身上。”

  尽管这位网友以冷静的语气回忆着,我们却不能忽视,在离婚家庭里,对孩子最具原子弹伤害级别的,就是这样恶毒的诋毁和失控的委屈 —— 他们无情地离间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摧毁了一个孩子最可靠的依赖,残酷地宣告了一个事实:

  在这个世界上,本该最爱你的人,不爱你;

  不仅不爱你,他/她还是个穷凶极恶的坏蛋。

  这对男女在相互厮杀时,全然忘记了孩子的需求,甚至会把孩子当作复仇最有力的工具,把孩子争夺到自己的阵营,灌输仇恨,巩固自己的士气。

  如果你去问这对杀红了眼的男女:“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他们会生气地回答:“我是为了孩子好,我说的都是事实!”

  一个长久地沉溺在怨恨的人,尽管她本身未察觉,已经毁掉了自己的生活,也毁掉了孩子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一对相互诋毁、相互扔炸弹的父母,必然把孩子的情感大后方炸成一片废墟。

  好合好散的夫妻,即便离婚,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太多负面影响,反而会树立一个妥善处理复杂情感的好典范。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合好散的男女远远少于相互结怨的男女。

  所以我常常会觉得,衡量一段感情有多美好,不是看它开端的模样,而是看它结束的样子。

  离婚或危机中的夫妻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事实是:

  如果你感觉内心有强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将这种情爱中的怨恨转移给孩子;

  如果你在分手多年后仍然伤痛难当,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

  情绪失控的大人,往往是另一个悲伤的小孩的故事。

  给孩子最大的保护到底是什么?

  离婚一旦启动,两个大人就要处理一系列的实际事务:分割财产,协商抚养权、抚养费,一方的生活城市甚至可能变动、孩子可能转学,以及未来的再婚、家庭重组,等等。

  每一件事都可能对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对于父母而言,只有一个核心要把握: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这,也恰恰是最不容易的。

  在梳理情绪时,每一个在分手边缘的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要全盘否认这段感情吗?

  还能回忆起曾经的心动和美好吗?

  我还能客观地评价他吗?

  当初他吸引我的是哪一点?

  他可能是很糟糕的爱人,但真的是很糟糕的父母吗?

  他或许也没那么糟糕,只是我们尽力了也无法在一起?

  这些年来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吗?

  我的婚姻就要结束了,我为此感到挫折或羞辱吗?

  我是怀着恨意分手还是自由的心态?

  我还有信心去创造未来的情感和生活吗?

  如果你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感受到的不是尖锐的怨恨,而是有几分体谅、豁达与乐观,还留存一份缓和宁静的心绪,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内心宽阔的父母,孩子也能从你身上学到这一份真诚、勇气与创造性。

  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理解生活的能力。

  父母并非要拼命(甚至是通过作假的方式)营造一个和睦无缺的环境,才是对孩子负责。

  生活是复杂的,男女感情也是复杂的,这并没有一种标准单一的模式。

  对此,孩子完全有理解的悟性。

  这是每个生命天生的力量,因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父母不得不分手,尽管显示了生活的某种不如意,但也是孩子理解真实生活的重要时机。

  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是平和、豁达、自信的,孩子就会体现出极高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当我说要写一篇关于离婚的文章,需要一些亲身案例时,一些网友分享了他们对父母离婚的开明心态。

  一位网友说:“初中时父母离婚,之后跟着妈妈生活,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感觉父母只是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看到他们的经历,我就觉得,一定要跟爱的人在一起,即便不爱了也希望好来好去。”

  我问:“父母在分手这件事上是否处理得比较得当?没有太失态过?”

  她回答:“对,没见过他们吵过架,之后也没听过他们相互抱怨,所以觉得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我表妹父母也是离婚,当时她年纪更小,因为我是‘过来人’,就去问她的感受,小表妹表现得更豁达,表示完全尊重父母的决定。”(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另一位网友说:“父母在我幼儿园时期离婚,之后跟随父亲生活成长,节假日或寒暑假回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因为所居城市并不大,所以即便不是节假日,周末有时也会和母亲一起出来逛街吃饭等。我个人目前工作两年,单身状态,谈过恋爱,对恋爱和婚姻都无排斥或者阴影。对我来说,父母离婚并没有多少负面影响;这还是保守的说法,我很想说父母离婚其实挺好的,因为本不合适的两个人勉强在一起只会更不幸福。”

  这位网友更是耐心地例举了身边几个单亲小伙伴的故事,认真地说:“我觉得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离婚不过是一次失误,跌倒了再站起来。我这些同学的父母大多都有着稳定的工作、正常的社会关系,私人生活也无不良嗜好。我的父母和我这些朋友的父母几乎从来不去指责离异的另一半,也不特殊对待我们,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也就按部就班地成长,并没有因为离异或单亲就有了的特殊变化。”

  原来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很多孩子都理解并支持父母的离婚决定。当然,从他们的叙述当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一定在之前就拥有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并不担心离婚会改变父母对他们的意义。

  还有一位网友提醒我:“如果你要写离婚,奥巴马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哦。”

  我去查了奥巴马的故事,果然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奥巴马的母亲在1960年代就敢和一个黑人(也就是奥巴马的父亲)结婚、怀孕、生子。

  三年后,老奥巴马要回到祖国肯尼亚,两人离婚。

  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和祖父母,从未对“抛妻弃子”的老奥巴马有任何微词,而总是极力赞扬他的父亲“聪明、幽默、自信”、“你的爸爸能够应付任何情况,让每个人都喜欢上他”、“你的爸爸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

  这种对孩子父亲的肯定,鼓励孩子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对奥巴马建立自我身份认同和自信,无疑是最重要的精神基石。

  育儿的本质

  当国人说到“育儿”时,我们常常忽视“生命教育”。

  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潜力无限的生命。

  许多父母整天看育儿经,却逃避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停滞、呆板和狭隘。

  生命的成长不是学习加减乘除和微积分,而是要去学习“活着”这件事。

  生活本是多姿多彩、波澜壮阔的。

  一个生命活着,有许多重要的内容等着他去发掘:如何获得生存的资本,如何辨别美好的事物,如何处理细腻的感情,如何认识真实的自我……这些才是生活的本质。

  就像鱼每时每刻都在水中,父母也是以每时每刻的言行,在告诉孩子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投入生活。

  在处理离婚这件事时,有的父母展现了可贵的气度、智慧和真诚,这对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启蒙。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父母。

  他可能会看到你的低谷,也可能会看到你的伤心和难过。但只要身为父母的你,总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会更理解热爱生活和尊重感情的涵义。

  不离婚的伤害

  有许多父母认为,为孩子好的底线就是“不能离婚”。

  他们认为只要有婚姻的形式,就是对孩子的保护。

  这也是太低估孩子的情感需求了。

  如果夫妻关系长期冷漠、紧张、尖锐、充满敌意,双方也缺乏改善的动力,那么,“不离婚”就只是将孩子囚禁在一个冰冷、恐惧、荒谬、摇摇欲坠的环境里。

  不离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对孩子的伤害,与离婚处理不当对孩子的伤害,是同等级别的。

  这种确切的伤害,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被证实着,看一下大家发给我的真实案例:

  “我爸妈离婚的时候,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五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全不会在乎我的感受,还不如离婚。后来,幸好他们离婚了,不要觉得我无情。”

  “虽然是长大了才离婚,但是贯穿童年的争吵让我习惯去逃避,不听、不想、不看,可是到头来还对我说‘我们对你好,熬到你长大才离婚’。殊不知,我的心早已经被伤透。”

  “说实话,我希望他们早点离。大约小学时候就已经挺貌合神离的了。互相折磨,一个不顾家,另一个怨懑中扭曲自己。分不出精神来关心教育孩子,控制不了伴侣就尝试控制孩子,孩子也不受控制就封闭自己,早就从心理上不要孩子了。”

  “从小我爸就对我妈很冷淡,我妈总说为了我才不离婚,这让我很痛苦,好像很对不起她。长大后,我劝我妈离婚,她还是离不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原因。”

  貌合神离的婚姻,虚伪空洞的感情,只会让孩子看到对生活的将就和敷衍,体会到情感上的无奈与无力,养成去逃避真正问题的习惯。

  因此,不必轻易挥舞道德大棒敲向离婚的夫妻。

  离婚的,未必就不爱自己和孩子;

  不离婚的,也不一定就爱自己和孩子。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课,还是要回归到自己身上啊。

  作者:宋涵,关注女性的生育抉择与困惑,已出版《不可慢待的孤独》等。微信号:宋涵wonder(songhanwonde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爸妈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