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第一杀手不是出轨,不是婆婆,不是家暴,而是

2017年06月30日 22:42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❶ 

  最近,表姐家里出现了婚姻危机,那个忠厚老实任打任骂的表姐夫好说歹说都要和她离婚。

  我们听说之后诧异无比,从大学毕业后一路走来,什么艰苦卓绝的事都熬过去了,怎么反而在生活好不容易踏上正轨的时候,却走不下去了?

  表姐也一度怀疑过是不是丈夫出轨了,但细细逼问之下才得知并非如此。

  原来啊,表姐夫竟然得了回家恐惧症:一回到家,先听表姐抱怨一通工作琐事,再挑剔晚上精心做的菜式是如何如何不合口味,最后两人一起把怎么看都不顺眼的孩子骂上一顿,除了烦躁还是烦躁。

  前不久,他们一起去参加大学的同学聚会,回来之后,表姐又忍不住对表姐夫冷嘲热讽:

  为什么以前成绩没你好、长相比你差的同学,现在混得反而都比你好?你真是个没用的废物。

  这也成了毁灭他们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表姐夫说,和她在一起呆得越久,越觉得自己全身上下一无是处,没有优点只有缺点似的,这样的婚姻实在是太累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以前那么善解人意的表姐,结了婚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❷

  其实啊,身边像表姐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平时不论对待工作还是对待朋友都温柔可亲,但是只要一回家就满腹戾气,恨不得把所有问题的锅都砸到伴侣身上,看哪哪不满,看哪哪抱怨,还美其名曰,如果不是把他当成最亲近的人,我才不会这么做。

  殊不知自己已经在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给伴侣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一边,把在外面收到的委屈和不满一股脑地带回家中,肆意发泄心中的消极情绪。

  诚然,对方或许有给你安慰的责任和能力,但他并不应该是你倾倒糟糕情绪的垃圾场。长此以往,家庭里的戾气只能越来越深,原本的问题也得不到任何解决。

  另一边,碰到一点不满意的小事就抱怨不休,总是用放大镜找缺点,用显微镜瞄优点。

  婚姻这东西,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残忍的放大镜,把以前恩恩爱爱的小情侣变成24小时都要黏在一起的小夫妻,所有缺点都被全线放大。

  他以前颓帅颓帅的胡渣现在成了邋遢落拓。

  她以前引以为豪的画板现在被认为是十指不沾阳春水。

  ……

  造成婚姻毁灭的第一杀手,不是出轨,不是婆婆,更不是家暴,而是无休无止的抱怨。

  ❸

  婚姻中,不可能没有不满和厌倦,但是用抱怨发泄坏情绪的方法,却会毁灭婚姻。

  但是,你可能会想,有时候脾气上来了就是控制不住想要抱怨啊,怎么办呢?其实吧,有那么几种方法可以避免让抱怨脱口而出:

  给自己一个缓冲期

  在自己觉得难以忍受的事情面前,先深呼吸,给自己至少1分钟的缓冲期,仔细在脑子里过一遍:

  我真的有那么生气吗?

  抱怨之后有用吗?

  如果没用为什么要抱怨?

  等到想明白之后,自然也就失去抱怨的冲动了。

  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和尊重

  这一条其实不仅仅适用于婚姻,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交往当中,换位思考是一段和谐关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不要首先抱怨“饭怎么还没好”“衣服也不知道收一下”,而要先想想,是不是对方上班真的太累需要休息?然后一起处理家务。

  不要放弃自我

  有不少女人一结了婚就抛下了以前所有的自我,一切都以丈夫和孩子为中心打转,眼睛只盯着那么小的一块天地,当然一有什么小差错就抱怨漫天。

  在发觉自己在不停抱怨的时候,要学会从生活中抽离出来,找回以前的事业和爱好,心有四方天地,再多的鸡毛小事都只是沧海一粟。

  ❹

  就算是世界上最幸福和恩爱的夫妻,一辈子中都至少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杀死对方的想法。

  结婚之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齿轮,在岁月中默默转动;

  结婚之后,两个人的齿轮就得靠在一起,不再只有风花雪月,还得接受柴米油盐的洗礼。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伴侣会磨掉齿轮上凸出的棱角,一起和谐运转家庭这个大机器,而有的则不肯磨合,只能相互抱怨碰撞直至头破血流。

  以一辈子为限期,把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捆绑在一起,其实是件很难很难的事情。心都会累,爱意总会冷却,无休无止的抱怨,只能将对方推得越来越远。

  抱怨是什么?抱怨就是觉得对方不好,觉得自己不满意。

  如果伴侣中有一个人,只会一味地去抱怨对方的缺点,乐此不疲地使用“伴侣专利”妄图控制对方话,再好的甜蜜与激情都会被一点一点地折损和磨平。

  如果你真的想要他改变,那么你需要的应该是夸奖,而不是抱怨。

  说到底,两个人在一起最大的目的是要开心、要相互扶持。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也就很难继续走下去了。

  毕竟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满身戾气,永远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在一起。

  - END -

  本文转载授权来源:妈妈手册(jqfans)  

  感谢作者分享

  来源丨妈妈手册(jqfan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母婴与育儿”]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