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被打小报告,你会怎么做?

2017年03月24日 14:54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进入属于她自己的小小社会,和小朋友交往的过程时常会发生一些冲突,或大或小,或私下解决或告诉老师、严重的时候可能还需要被请家长等等。不管是孩子被别人欺负,还是孩子被别人告状,身为家长总容易被影响,在被打小报告的当下,家长的情绪常常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

  提及此,想起儿时的两段经历。

  一段经历是关于我的姐姐,某天村里有个女人带着她的孩子,来到我们家说我的姐姐打了她孩子……事情经过都还没弄明白,正好火爆脾气的父亲在家,或许他觉得有人找上门来让他失了面子,也或许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教育方式,不管对错先教训自己的孩子才是对别人的尊重,所以父亲二话不说劈头盖脸给了姐姐一巴掌。此场景如今姐姐提起依然泪湿眼眶满腹委屈。

  另一段经历关于我自己。小学的时候跟语文老师的女儿关系不好,她可能仗着自己是教师的女儿有点颐指气使。某次她跟她妈妈也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告状,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把我们几个全叫到办公室训话,其中有个好姐妹也是我们班的学霸因为不满老师的做法,给老师飞了个白眼,也直接被牵连一同留校。此事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抗拒教师职业,觉得误人子弟是世上最为不耻的事情。

  这两段经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自己有一天为人母为人师,我总对自己说:一定不要随便冤枉人,一定不要听信一面之词,被打小报告的不一定都是无理的。那么面对层出不穷的小状况,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不要“一触即发”。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印象里可可一直是个蛮乖的孩子,被打小报告的机会并不多。最经常是她两岁左右,那时她语言表达不够顺溜,行动常常比语言来得快。记得有一次在早教班里,她的拖鞋被同学强行拖下并不还给她,于是她动手打了同学。当同学奶奶状告可可打了她孙女的时候,我连忙点头哈腰道歉,毕竟咱们动手打人的确不对。而面对孩子,不是立马教训!家长的道歉是为了缓和场面,是为了让对方更舒坦一点,但不表示自己的孩子一定是错误方。安抚好对方家长,一定要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聊聊事情的经过,心平气和的交流,遇到像可可这样还无法清楚表达的,除了可以通过身边的老师孩子了解相关信息之外,还可以用选择式语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

  面对得寸进尺的打报告者,家长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上面说到的同学奶奶,并没有因为道歉就了结此事。之后见到可可就警告她:以后再打人就让警察来抓你等……弄得孩子诚惶诚恐,面对此类状况,家长必须把事情经过严肃的跟对方说明,必要的时候提醒甚至警告对方带好自己的孩子也是有可以的!

  寻找自身原因,并解决问题!

  可可两岁多时打人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动快于表达。这阶段就需要着重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能力未得到提升之前教孩子用简短的语言求助。比如:“老师帮我、老师快来、不许拿我东西……”。还需要强大自己,那时可可还经常出现东西被抢的情况,然后追逐哭闹甚至动手。两三岁孩子东西被抢多半就是力气之争,所以为了锻炼孩子的手头力量,特意给孩子买了拼插类积木。

  还有一些习惯以及规则问题,这多半是家庭影响而成。比如上面说到可可的同学,那位同学经常会没有经得别人允许就去拿别人的东西,这就需要从家庭入手。平时在家里,大人之间需要先做好榜样,不管是爱人还是晚辈的东西,去拿的时候都先要经过对方同意,在家里也要模拟一些场景,引导孩子说:这个借给我玩可以吗?

  要相信行为不当是可以引导的,不要因为一次错误就仿佛要遗弃孩子一般!

  每个人成长过程都会有犯错的事情,即使这次真的是你的孩子错了,我们要做的也只是就事论事,不要上升到人格的评判,更不要一副全世界都想遗弃孩子的模样。上次有个孩子,因为动手打人甚至用脚踢同桌的头,老师认为孩子无可救药,而孩子爷爷一听到老师噼里啪啦的打报告,当众甩了孩子一巴掌,瞬间孩子鼻血汹涌。而等孩子回到家里,爸爸和奶奶又是一顿狂轰乱炸!

  要相信,越是孩子不可爱的时候,她越渴求爱,当孩子感受不到爱的时候,你用什么来引导孩子走向正面?这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认真倾听孩子在那一瞬间心中的委屈和怒意,帮助孩子一起思考下次再遇到此类情景的正确做法。

  没有谁会一直不犯错误,那么帮助孩子一起改正就好!

  不管是孩子成长阶段特点,还是家庭氛围造就的问题,面对错误过多的指责毫无意义,甚至容易让事情背道而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极的正向引导,用爱和信任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做。好习惯的形成需要时间,只要孩子朝积极方面有了一点点的改变,家长就应该及时肯定,放大他的进步,给孩子自信和鼓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高级育婴师陌言”]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