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婴儿就有惊人的印象记忆力

  二、印象记忆

  只要反复接触事物,婴儿就有惊人的印象记忆力。所谓印象记忆,就是无需分析、不必理解,各种事物、形象、声音、行为、习惯等都能囫囵吞枣地吸入脑海,就像摄像机和录音机一样,把形象和音响机械地印刻在脑海之中。这是生命最初几年内熟悉环境、适应环境的本能行为。

  印象记忆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经过数次、数十次、数百次乃至成千上万次的反复接触,使脑神经元有器质性的变化。这种记忆终身留下痕迹,乃至形成稳定的性格。婴儿认人、识物、说话和行为,有什么是先经过理解和分析的呢?所有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印象记忆。如果说这是"死记硬背",那么"死记硬背"正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识字阅读同样能依靠这种特殊的心理功能,不必一定要先理解、分析再记忆。当然我们也不排斥为孩子创造逐步理解的条件。

  三、情境领悟

  婴儿对事物的逐步理解,不靠语言的解释,解释反而越讲越糊涂。家长尽可放心地相信孩子有十分出色的领悟能力,生活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婴儿初识妈妈的时候,有谁发疯似地向他介绍说:"妈妈就是生你养你的女人,她是爸爸的妻子。"那时孩子不仅不懂妈妈是谁,就连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甚至是不是人也一无所知。但随着孩子生活感受的丰富,仅凭情境领悟就完全能使他最了解妈妈。其实婴儿学习其他事物,掌握语言,理解文字,又何尝不是主要靠情境领悟呢?现在连萝卜、白菜都要拿到幼儿课堂上去解释一通才能认识,如果婴幼儿确实如此低能,他还能领悟那繁复庞杂的语言现象吗?世俗眼里太小瞧婴幼儿的领悟能力了!

  四、自发模仿

  婴儿的说、唱、画、做和一切行为全凭模仿得来,而这种模仿是无意的、自发的。

  最初的模仿发生在出生后数月,当亲人与孩子对视时,你笑,他也微笑;你眨眼,他也眨眼;你吐舌头,他也微微地吐出舌头。这被称作"共鸣动作"的现象就是最初的模仿。此后他模仿一切发音、吐词、说话和动作。所以语言的发展和行为习惯都是模仿所得。当然看字、发音、读书和书写,也要获得模仿机会才好。

  五、无选择探求

  婴儿脑的生长和心理发育,除了依靠物质营养以外,还必须有精神营养---信息刺激。肌肉在其发达期的运动中发达,人脑在其生长期的使用中生长,这是完全由解剖生理学证实了的。婴儿本能地寻求刺激,出生的当天就开始"追随感知",寻求光源和声源;接着喜欢交往,爱看说话人的脸,这都是寻求刺激的表现。

  同时,婴儿是世界的生客,他对进入其感知范围的一切事物都能无意注意,几乎不加兴趣地选择。成人指到哪里,他就注视到哪里,虽然注意时间很短。这样就能反复接触周围事物,达到熟悉环境的目的。如果生活环境中常有文字的话,那么婴儿看一个字就与欣赏一张邮票一样,具有同样的兴致;看一张悬挂的条幅就与欣赏一幅名画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对于他都是陌生的、新鲜的、喜欢看的,根本没有好恶之分。

  以上这些婴儿特有的认识功能,是人类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遗传,并最终贮存在儿童脑内的巨大的智慧潜能的显露,就像他们生理上天生会吃、能睡、爱动,有长高、增重、发育的潜能一样,是一定要表现出来的。千万别以为婴儿睁着闪亮的大眼,东瞧西看;无规则地舞动小手,东摸西抓;爬来走去忙乎,东撞西奔,都是不会思考、毫无意义可言的举动。正好相反,他们就是靠这些意识之前的功能,造就了有意识的真正的人。出生后不到两年,就有直立行走,讲话做事,永远脱离动物的心理水平。他们完全凭无语言的功能获得语言;凭无意识的功能获得意识,到了幼儿期就向意识时代过渡。因此,我们不但不应忽视这巨大无比的功能,相反还要充分利用它,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幼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早期教育定要深入婴儿的认识世界,借用其特殊认识的春风,托送孩子飞上天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阅读  智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