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北四环东路108号千鹤家园 艺术儿童工作室
  家:张仲华--心理学专家 早教论坛专家版主 (专栏-智力与学习 早教讨论 入园与入学 早教个案
      胡暁珮--儿童美术教育专家 美术空间论坛专家版主 (专栏-关注孩子艺术历程 世纪坛原创画展 走进美术馆活动
出席人员:墩妈--6岁儿子的母亲,美术空间论坛版主       油油爸妈--5岁女儿的父亲和母亲
      王老师--5岁女儿的父亲,艺术家           云中谁寄--新浪亲子中心编辑,艺术之旅论坛版主 

  编者按:很多时候,人和人的相见是需要契机的,观点和观点的碰撞与延展也需要契机。
  3月19日,新浪亲子中心特约专家、早教论坛专家版主张教授到京,与艺术儿童工作室、美术空间论坛专家版主胡晓珮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对话,几个网友妈妈参与了对谈,还有《成长》杂志的同志们。交谈间,孩子的欢笑声、啼哭声交相呼应,玩得高兴了,不小心绊倒了,《成长》杂志的海子叔叔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拥戴。
  对话是经过专家多年研究沉淀的,也有部分妈妈问到时即兴回答的,希望能给“关注孩子早期教育、注重孩子艺术培养”的家长一些借鉴、一些思索、一些提示。我们更希望的是带给网友们一个更开放、更广阔、更深入的探讨空间,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

对话一:请给孩子留下空间阅读全篇


专家对话现场

张教授:刚才油油把个个搞哭了,其实油油这时候很害怕,很恐惧,结果油油妈并没有去安抚油油,走过去的第一个反应是去对个个说:“油油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把姐姐搞伤的”,这就使油油更恐惧了,到最后油油就反抗了,说“你不要管我的事了”。

胡老师:刚才你要不上前去,看看能发生什么?她们会怎样处理?油油在我们工作室里有一次更强烈的反应,就是我规定家长在上课时间出去,可是油妈没走,油油第一次突然哭着大喊一句:你不要干涉我呀!

油油妈:那一段我们冲突挺大的,就是我说什么,她就和我对着干。完全需要独立于我。那个时候我感觉她好像长大了,完全不需要我的控制……、不接受我的任何……。

张教授:油油比较聪明,她的认知水平是比较高于同龄的孩子一到二岁。别看她只有四五岁,其实她能够思考问题。

油油妈:那一段我们俩确实是很大的矛盾。这会儿又好点。我觉得还是我的问题。

胡老师:你的问题是:为什么老是不放心?潜意识里就会影响到她。孩子们是很敏感的,她们能够捕捉到一丝一毫的信息。这种不放心和牵挂,比如在她画画时,一会儿去看一下、一会给她一杯水,一会又问一句,其实油油几乎是每次都盯着你走过去之后再动笔画,有时还会下意识地看看你在哪里。我心里就笑:“这个油油妈呵”!


张教授和油油妈

墩墩妈:她们那个是赶着妈走,我们那个是粘着我。

胡老师:呵呵,那个恐怕也是你的问题。真的,因为我是属于“无为”,事情会有它自然的规律,这是咱们必须要尊重的。不要去太刻意地要求或担心,规律就有自身的过程,过程是必然的,不能跳过,在过程里我们都需要等待。而孩子在家长焦虑的状态下,也会条件反射为焦虑,孩子都是环境的产物。

张教授:我刚才也说了,她们都太焦虑。

胡老师:对,不放松。在工作室有几个例子,让我发现如果母亲不能对儿子放手的话,男孩子在行为举止上都有一点女性化,也会很粘乎妈妈,同性的女孩子就会有一种反抗,这都是属于对孩子放手不够造成的。如果母亲能够果断一点、瀟洒一点呢?真的把空间给到孩子,也许就会不一样了。

墩墩妈:可能是和我有关,潜意识里,我的确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这就影响到了孩子。


胡老师和墩墩妈

胡老师:我觉得油油妈也多少有这样的问题。没有必要呀,为什么不能放手呢?

墩墩妈:可能和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呢?

王老师:女孩子的父亲要是格外关注她,孩子会不正常,娇滴滴的,事儿多;男孩子如果妈妈照顾过多,导致女性化。

张教授:这就是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油油妈:其实我们白天一整天都没时间管孩子。我和她在一起时间很少。

王老师:可是一看油油,就能感觉到是你天天围着她转的,接她、送她、陪她玩什么的。

张教授:那是她们家的保姆陪她,相当于有另一个人承担了那个角色,保姆管得太多太过细了。

王老师:需要告诉保姆,油油想自已做的事情就得让她自已做,要顺着孩子的自然。

油油妈:现在正向这个方面转变。其实我还是管得挺多的,保姆负责生活层面的,我比较多的负责精神层面的,比如玩。

胡老师:如果在生活层面上,孩子已经被过多地关照了,你在精神层面上要给她更多的空间,哈哈,假如在她玩或创作的时候,你如果过多的“干涉”,就象油油说的那样,她只能大喊一声了!她的内心在渴望不被关注、要自我行动的空间。 (阅读对话一全篇)

对话二:艺术儿童工作室与构建主义阅读全篇


讨论热烈

张教授:我到工作室去看了孩子们的画, 胡老师的教学呵,就使孩子的心灵放开了!她让孩子从心灵上去探索,不给她们枷索。看你教孩子,我是有两点感触:一个感触是,你能够从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想像,孩子他看到了什么?他想什么?我们前人很难去理解,我看你在教学当中,就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本事,就是我能够把握到孩子,孩子能够看到的,我也能看到;孩子们想到的,我也能够去想。这很难啊!

胡老师:哈哈,先要把自已解放一下。

张教授:对,这一点就使你没有给孩子束缚和枷索,让他们自由地去创作。不光是儿童的情感、包括认知,现在国际最流行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就是构建主义,已经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就是说,知识不是我们给予孩子的,而是要给孩子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构建。
  我们要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营造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

胡老师:对,我们在这里提供各种前提和条件,过程要自已完成。

张教授:我给你的可能就是木料、我只能告诉你它大概会是啥样子,有多了不起,但没有图纸,然后自已去盖去搭建。


张教授与墩妈

胡老师:这个比喻很形象,但我们在课程中就不是比喻,是真实的状态了。比如,一堂木头搭建的课,不同自然形状的材料堆在那里了,孩子们动手自己干吧!有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热情,自己画出设计,大胆地搭建起自己的创想;也有发愁的,不知所措,追着你给她弄个样子,想照着你的来,或者让你动手帮忙。但我们是绝不可以给你样子的,要启发他,他知道了在这里和幼儿园、和家里都不一样,老师不是什么都能帮你做的妈妈,我们还要让他确信只有自己做的才是最好的,孩子的心理会跟着我们的环境自我调整,最后,那些发愁的孩子自信了,没有一个不为自己的搭建而感到快乐的!这说明什么?孩子有自我构建的能力,如果有问题,多数是教育的问题,如果总让孩子照着成人给好的样子去做,他们自己的构建能力将逐渐地到最终消失,还培养什么创造力?一个孩子失去了,一群孩子失去了,一代孩子失去了,后果可想啊!

张教授:一定要让他去自己摸索,而且不间断地去摸索,一次不行,二次不行,三次不行、、、第五次他就行了。


胡老师与云中谁寄

胡老师:这个经验要让他自已去获得。可能他的经验就会有别于另一个孩子,因为他们自身的素质不一样,虽然我们给的外在条件相同,但不同的个性和思维会让孩子采取不同的途径,这样才是正常的,我们一定得鼓励、启发儿童采用自己思考出来的方法。

张教授:自已去构建,获得的是属于自身的能力,老师教他的那是属 于老师的。

胡老师:童年的思考和经验是很宝贵的,这会形成孩子今后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很多家长是逐渐认识到了,但大多数存在问题,最普遍的原因是不相信自已的孩子,孩子已经做到了,家长还会问:“真的是你做的么?”,实际上是家长自已没有信心,“他真的就能构建吗?他能成吗?”,木头和水泥在这儿了,“他到底能做成什么?不行,我得去告诉他!”,还没给孩子思考创想分析的时间,就急于去告诉他点什么,这一下子就坏了,这会严重影响到孩子,一次两次,要么孩子会产生逆反,要么孩子的依赖性就形成了,而且,比依赖更可怕的是自我构建能力的衰退。

油油妈:有一段,我和油油的冲突就是这个问题,油油不允许我说“我来教你”,之前一直是我说“什么什么让妈妈来教”,后来她对这个说法绝对反感。你不能教她任何东西,包括现在她也不再接受我的,老师说的就 OK 。

张教授:所以说, 胡老师的这个儿童美术教育的观念,其实不仅仅是运用于儿童美术这块,可以运用到我们对儿童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不管哪个方面我们都应该遵循这个规律。 胡老师是运用在色彩和图形之间。

墩墩妈:艺术观念上我很赞同 胡老师,如果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能做到这点,孩子肯定是没问题的了,但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呵。(阅读对话二全篇

未完待续,后半部分随后奉上,敬请关注!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2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7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