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父母与家教 > 《他们这样培养孩子》

 区慕洁--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他们这样培养孩子》


  “孩子太贪玩!”、“孩子不知道用功学习!”这是我们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好像天下的孩子都是只知道玩,不知道学的“坏孩子”。但是,孩子的任务就只能是学习吗?孩子在游戏中就不能得到教育吗?

  『嘉宾背景』

  区慕洁中国早教之母,我国著名婴幼儿早教专家,现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195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在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妇幼卫生教研组从事集体儿童保健教学工作。1985年参与卫生部护理中心对小儿生长发育1864例调查工作,与协和医院共同设计了“儿童智力测试软件”。1990-1999年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赞助项目“儿童综合发展社区服务”课题研究,1996-2000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担任“万婴跟踪”节目中“成长日记”和“家庭课堂”主讲教师,2001年后担任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0~3岁专家顾问。主要著作有:《儿童智力开发的科学方法》、《幼儿才智开发——父母的天职》、《二十一世纪婴幼儿百科事典》、《1~6岁儿童算术能力的发展》、《做游戏学本领》。其《中国儿童智力方程》于1999年入选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作品,同年台湾大树出版社购买该书繁体版权。

  游戏为伴,玩出“水平”

  在

家庭教育中,游戏是很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要讲究科学,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育特点来选择,难度要适宜并且有教育意义。家长要多和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快乐童年,基础在游戏。游戏不是瞎玩,而是要讲科学,要玩出“水平”来。要根据孩子年龄和发育特点来选择难度适宜的游戏,使孩子不会因游戏太难而产生畏惧,也不会因为游戏太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失去兴趣。这就是游戏的健康原则。

  孩子应多进行户外集体活动。现在的孩子是孤独的,他们在家里没有玩伴,更需要家长多和孩子在一起。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条件,让他们在游戏中接触新东西。

  游戏怎样玩出“水平”呢?

  1.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从孩子所喜欢的玩具,玩的方法和变化等行为中了解他们的爱好和特长、长处和不足,孩子同时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

  2.让孩子有成就感。比如,把要学的字写在卡片上,孩子认一个字就赢得一张卡片,认得越多手里的卡片越多。当孩子手里有了一大沓卡片时,他会很高兴,有一种成就感。家长在这时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竞争向上的意识。

  3.让孩子自由发挥。可以让孩子自己思考,试着改变或丰富游戏的方法和内容,练习举一反三的例子。这样孩子对游戏更有兴趣,更投入,就能玩得更有创意。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应多让孩子参与集体游戏,如:和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孩子玩过家家,在游戏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和邻家的小朋友一起玩丢手绢、捉迷藏等等,也可以带着小的弟弟妹妹来参与,学做大哥哥、大姐姐。这样,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彼此关心,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填补没有兄弟姐妹的不足,让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

  实施科学的游戏指导:

  1.游戏场所

  孩子游戏的场所不外乎室内、室外两大块。从效果看,户外集体游戏最好。

  我们可以选择带孩子去街心公园、大小公园、绿地等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场所。不要带孩子在马路边和胡同、街道内玩耍,这些地方车辆多、不安全,汽车尾气中排放的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在室外可以做一些大运动量的游戏,如骑三轮车可以锻炼小腿的肌肉,跳房子、单脚跳可以练习弹跳力,踢球、钻洞、走矮墙等可以练习灵活性和平衡感。

  室内活动更多的时候是在家里玩。让孩子在地毯、床垫上翻跟头、跳跃;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从吃饭、穿衣到做家务;教孩子用剪刀、筷子来锻炼其手指的灵活性;玩垒积木、穿珠子、套叠、拼插等,锻炼手眼协调。3~4岁的孩子可以教他们折纸、剪贴、翻绳,还可以将没用的年历、照片、明信片剪成很多小块儿,让孩子拼图,既动手又动脑。

  2.游戏的“度”

  家长指导孩子游戏要有“度”。游戏如果没有“度”,就起不到教育作用。游戏的“度”体现在:

  不要一味放纵孩子,任其玩耍,使孩子的精力消耗过度。

  不要破坏平时的生活规律,吃饭、睡觉都要守时。到儿童乐园去玩,先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那么在差10分钟时就要提醒孩子:“还有10分钟我们就该回家了。”让孩子有个思想准备,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的习惯。

  提倡“放回原处”的口号。无论家庭用品还是玩具等,用完一定要放回原处,以便下次取用,又可以使室内环境整齐,养成自己收拾的良好习惯。

  3岁以下的孩子做单脚跳、立定跳等游戏,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5分钟。



    关键字:家庭  游戏  水平  指导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2,000,000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热力推荐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