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是全家人在一天工作、上学的疲惫之后,相聚在一起的最好时光。可是常常因为一些天天重复出现的小问题而弄得大家心情不愉快,气氛也很不好。
每次吃饭时,国维总是要妈妈三催四请,不到最后一刻不肯上桌吃饭。
芳慈与芳升也是如此,每次都忙着玩,爸妈总是费了好大的劲才能把他们抓到饭桌上。因此,每次真正坐下要吃饭了,爸妈及孩子们却都已生了一肚子气,而胡乱吃了重要的晚餐。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到,每天都重复地因为同样的情况,而使得父母穷于应付,孩子也从未高高兴兴地用餐。父母别再浪费精力、时间及愉悦的心情,应运用合理的结果来矫正孩子的行为。可以在一天最舒适的时间里,例如晚餐后,全家吃水果时告诉孩子,妈妈做饭很辛苦,也是因为对全家人的爱心才这么辛苦。因此,今后吃晚餐时,妈妈只会叫一次:大家来吃饭。不愿过来吃饭的人,就表示他不饿。吃完了,随即把饭桌收拾干净。没吃的人,只好等到第二天早晨再吃早餐。态度坚定的父母甚至可以规定不准到冰箱或柜子里找饼干、零食来吃。当然,父母在与孩子讨论这件事时,态度绝对是友善而亲切的,让孩子知道,吃不吃晚餐的选择是他自己的权力,父母尊重他。
玫琪很挑食,每次妈妈煮的菜,她都不爱吃或只吃一点点,一定要母亲连哄带骗才能吃下一些饭菜,使得妈妈非常担心她的健康,也觉得每次吃饭都如此累,真是不胜负担!
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玫琪一点都不为自己的挑食或没有吃饭而担心,担忧的是妈妈。而且,玫琪觉得这样的行为可获得母亲更多的注意与照顾(喂她吃饭,注意她吃的多寡等),倒是母亲深深地陷入了这个困境中。母亲可以找个合适的时间,与玫琪讨论,并告诉玫琪,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与较不喜欢的食物,因此不能因为个人喜欢就专做那一样菜。另外,以后玫琪若是不愿吃饭就算了,待大家吃饱后,母亲就收拾干净,而没吃饭的人不能吃水果,也不准吃冰箱或柜子中的饼干、糖果等,且只有等到隔日吃早餐。
或者,母亲可连续一个星期,每一餐饭都做玫琪爱吃的那一样菜,且规定玫琪只能夹那一样菜,不能吃别种任何的菜。使玫琪尝到自然的行为结果,而要求母亲终止这样的规定。
睡觉前的挑战
婷婷,7岁。培育,10岁。每次到了该睡觉的时候总是不肯上床睡觉,不是吵着要看电视,就是赖在爸妈的房间里不肯回房睡觉。每次妈妈都费了好大劲才能使他们好好地上床睡觉。而婷婷与培育总是觉得他们去睡觉时,爸妈都还没睡觉,因此他们也不愿意睡觉。
父母想要有效地处理这一类的问题:首先,可以与孩子们开家庭会议或个别讨论,了解孩子们不愿睡觉的原因,并允许他们依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愿意上床的时间,并依年龄差异而给予不同的待遇。甚至可以让孩子留到跟父母相同的睡觉时间,让孩子们知道如果他们睡着后,并没有任何特别的事会发生。但孩子们迟睡了的第二天早晨,还是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叫醒孩子,让孩子自己体会睡眠不足、精神不好的自然结果。如此,孩子便能乐意地在该上床的时间,安心而快乐地去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