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有其独特的“家庭会议”进行方式,没有两个家庭是绝对相同的。如果父母对家庭会议有所疑惑,下列问题的探讨可以提供父母参考,以解心中之困扰。
(一)配偶没有兴趣该怎么办?
如果配偶不愿意合作召开家庭会议,自己是不是仍然能创造“有效的家庭会议”呢
?这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事实上,家庭会议是集合有兴趣与意愿的家庭成员一起讨论问题,是自由参加的,不具强迫性。如果配偶没有兴趣参与,自己仍然可以聚集有兴趣的家庭成员召开家庭会议,共同讨论参与者之间的问题与决定。一般而言,虽然配偶刚开始不愿意参与,但当有朝一日配偶发现并了解“家庭会议”可以令家庭成员产生合作的态度与行为时,他(她)会有兴趣参与。
如果是单亲家庭,不论是因配偶去世或离婚,建议“家庭会议”的主题应以自己与子女的问题为范围,避免将另一方的问题混在一起,因为这样的情况有时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和谐的关系。例如,小华在父母离婚后与父亲同住。每逢星期六晚上吃饭后,母亲都会来接他外出,结果小华每次都故意将洗碗筷的事拖到母亲要来时。原本是父子间的协议,如今因母亲的介入,日子长了,父亲对小华的不满逐渐影响到父子间原本和谐的关系。类似如此的掺杂其他因素问题,最好另外找时间沟通。
相同的道理,有大家庭的生活环境中,不见得人人愿意参加家庭会议,所以要严格限制讨论主题的范围,至于牵涉到不愿意出席者如表兄弟、祖父母等的问题,则应另行选择时间与当事人直接沟通。
(二)小孩年纪太小怎么办?
只要孩子具有沟通能力,都可以参与家庭会议,不见得要以青少年子女为限。一般情况,孩子到达入学的年龄,在有父母适时协助下都可以顺利参与会议。事实上,幼小的孩子并不太愿意参加家庭会议,在家庭会议进行时,他们坐不太住,常感到疲倦,同时希望能中途退席。但是只要孩子有沟通能力,并不需要担心会议能否顺利进行,反而应多鼓励幼小子女多参加。
(三)青少年子女不愿意参加家庭会议怎么办?
民主的原则下,青少年子女对是否参与家庭会议具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有的青少年子女不愿意参与,父母与其他成员仍然能召开会议,如同前述配偶的情形一样,青少年子女看到其他成员真诚地彼此关心与互动,当他了解参与家庭会议的好处,他会主动地成为家庭会议的一员。通常,他会有一阵时间的犹豫后才加入。毕竟,看到家庭成员参加会议时的热闹与收获,而自己却未能参与其中的感觉并不好受。
(四)所有的“家庭决定”都需要开会吗?
关于这类问题完全视个人情况而定,父母应该具有某些特殊的决定权力,不见得任何决定都要召集所有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决定。例如父母换新工作、买辆新车、搬新家等问题,不见得都要家庭所有成员开会讨论,若是因此有子女提出抗议,父母并不需要感到愤怒,只需简单地说:“这是我的个人决定。”或“这是我和妈妈的决定。”整体而言,关于个人的问题,在不影响他人自由的情况下,问题的决定可以自己做抉择。如果愿意的话,当然可以提到家庭会议中寻求帮助。
然而,有关整个家庭生活的决定事项,例如:家庭分配、休闲度假、餐点设计、零用钱等等大部分的决定都需要经家庭会议讨论,否则可能会失去子女们的合作。
(五)家庭会议无法达成协议时该怎么办?
在无法达成协议时,父母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加以解决,一是父母斟酌各方之意见提出暂时的解决方案,征得与会者同意达成暂时性决议,而后在下次会议中进行评估与再讨论或修正。另一办法是在不强迫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上,征得与会者同意,采取投票表决方式获得结果。虽然成立暂时性结果或投票决议,常会造成胜利者与失败者的情况,并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然而,必要之时,征得大家同意仍可勉强为之,但是父母须提醒自己要尽量避免使用这种解决方式,多用沟通和说服,以免丧失子女的合作。
(六)有人违反决议时该怎么办?
通常当家庭会议达成某个决议时,随之而来是最好的时机讨论违反决议时个人应负之责任,或规定应得之后果。借着规定之约束,可以避免成员破坏协议,也可作为违反者的处理依据。当然,父母也可以采取“自然与合理行为结果”的策略来处理违反协议的状况。虽然违反协议的处理与后果可能造成家庭生活上一时的不方便,但是却可以帮助子女学习负责任的态度,也避免日后长久的唠叨与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