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握时间,把握命运(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 15:06  做好父母这件事 

  第三步 制定计划

  1.参照自己可利用的时间和事情的优先次序,制定相应的计划。需要格外注意的三点是:其一,要确定每件事情的最后时限;其二,要把娱乐放松的时间列入计划,适当地缓冲和调整会提高效率;其三,最好能做一个简单的图表,比如先行图,让自己随时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度,随时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2.写清每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以增加自己的动力。

  3.控制计划的难度,每个人执行计划的能力各不相同,执行能力越高,计划的难度可以越大。假如,一个人第一次制定计划,或者以前的计划都失败了,那么我的建议是,你的计划难度系数应该在60%以下,当目标有把握达到时,人们最愿意付出努力,即使偶尔不能按计划进行,人们也有弥补的信心。许多人好高骛远,结果反而徒增挫败感,于是对计划丧失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制定计划的上限不应该超过95%,因为即便你的执行能力很强,也要留出处理意外事件的余地。

  4.制定计划最好以周为母单位,以天为子单位。太长或者太短都不便于控制。

  第四 根据反馈调整计划

  很少有一步到位的计划,计划制定以后出现出入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人为此懊悔不已,索性放弃计划,真是可惜。其实我们应该一方面从失败和成功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执行计划的能力,一方面根据自己完成计划的能力,调整计划的难度,使计划更切实可实。反馈时间一般在一个周期之后,如果不行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计划,但是不要太频繁,否则意味对自己失信,计划将失去对自己的约束。

  克服拖延

  明明已经决定要做什么了,可是迟迟不开始;都已经订好了计划,可是就是不实行,直到很久之后才想起原来自己还定过这么详细的计划。这种人是最没出息的了。他可能很聪明,他可能很有能力,但是他永远一事无成,因为他的智慧只停留在幻想上,而成败是靠事实说话的。为什么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中要加上一句少说空话呢?我到去年才体会到其中的意味,说的空话越少,实干就越多,少说空话的确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志!

  我的两个教训:

  故事一 三年之前,我想深入了解一下学校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需要参考一些资料,但是当时我没有图书馆的借书证,于是我从朋友那里借了一个证。很顺利地找到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回家之后兴致勃勃地读了一气,我已经打算好了,先粗读一遍,再精读,然后把笔记输入电脑存档。可是,谁知道,从那天之后我就不知不觉把这本书放下了,因为反正有二十天的时间可以读呢,而且还能续借,于是这一放,竟放了半个月。直到突然有一天,那个朋友打电话说他要考试急需借书,希望我先把书还了。当时,我想还了也没关系,反正我记得书的编号和在图书馆里的位置,再去借好了。后来我的朋友考完了试,我又用他的图书证去借,可谁知图书馆有了新规定,图书证只能供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办了一个,可是等我再去馆里面找那本书,找了好几遍,怎么也找不到,到数据库里一查,显示这本书遗失。

  我当时懊悔不已,因为里面有好多观点对我是很有启发的。后来我每次去书店或者图书馆,都找这本书,可是至今没有找到。说来好像有一点奇怪,生命中很多东西都是只出现一次,明明有迹可循,可就是再也找不到了。

  故事二 2004年春天我去金华参加中国家庭教育论坛丰会,明明打算提前一天到,约好了许多师长和朋友会前聚一聚。

  当时手头压着一篇已经约好的稿子,说好我去金华之前给人家发过去。可是那篇稿子的话题自己很不感兴趣,不太愿意写,于是左拖右拖,后来居然给忘了。直到临行的那天早上,才想起来,于是赶快给编辑打电话,问可不可以换一篇别人的或者能否推迟到下一期,编辑说那怎么行,说我的稿子是这期主题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都排好版了,领导都签字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写,到中午11点终于写完了,连饭也来不及吃,因为要收拾东西,还要去拿带给朋友的东西。中午两点钟的火车,到一点半,一切就绪,只要打车去火车站就行了。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因为平时打车只需15分钟就能到的。可是谁知道,那天不知怎么回事,在路边居然站了5分钟,才叫到一辆车。一上车就催人家司机师傅快些快些,可是路上偏偏又一路红灯,等到了火车站还有两分钟就开车了,下车后狂奔。进到候车大厅,才发现自己原来还不知道在几号候车厅。等我赶到检票口,一个人也没有了,但检票员还在。我当时还抱有幻想,可是人家告诉我车刚开走不到一分钟。等我到了金华,大家都埋怨我,问我什么事让我临时变卦,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讲。现在,当我再讲这段经历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羞愧的,但是“知耻近乎勇”,希望大家能把我作为前车之鉴。

  好了,现在深受“拖延”之害的我,跟大家来详细讨论一下拖延的问题。

  “拖延”,一言以蔽之就是“等等再做”。等等再做,那么现在做什么呢?重要的事情不做,那只能做无所谓的事情,当我们这样选择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快乐或者轻松呢?往往不会,因为虽然我们没有做,但是那件事情却会一直在我们心里压着。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呢?等一等,等到什么时候呢?我们的时间是否真的“有的是”呢?“等等再做”往往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我们不得不做的时候,会变得十分被动,一个是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去做。无论是哪种结果,肯定不都是我们所希望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还是那么喜欢拖延呢?

  人们拖延往往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源自人们的惰性,好逸恶劳,能不做就不做,能明天做就不今天做,总要拖到不得不做的时候才去做;第二种源自人们趋乐避苦的本性,事情很棘手,或者头绪很多做起来比较麻烦,这些都让人们觉得痛苦,所以人们无意识中逃避这些痛苦;第三种源自人们的自信,觉得事情很容易,时间还来得及,没有必要马上做,拖一拖也没关系。

  关于如何克服拖延,我为大家介绍如下几个经验:

  第一 马上开始

  不管事情难易,不管时间是否富余,都要马上开始,因为既然必须做,早晚都要做,那还不如现在就开始做。假如事情确实比较难,那么拖延将会让我们很被动,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干扰甚至打断我们。有时候面对比较麻烦和困难的事情,让人感到很痛苦,这个时候要明白,如果现在躲避痛苦,只能让痛苦变得更加痛苦。面对比较有难度的事情或者比较麻烦的事情,先简单分析和整理一下要做的事情,是比较可取的。

  如果时间很富余,而且也真地没有被打扰和中断,那么,做完眼前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放心去做其它的事情。即便是娱乐和消遣,我们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进行。

  每次有事要做的时候,最好在心里先把这些道理给自己讲一遍,当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马上做的好处时,我们就比较容易立即开始,及早进入状态。假如没有马上开始的习惯,那么就更要果断,直到自己形成习惯。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