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3日
爱是永不止息
(2005年11月14日~18日)
真的是“穷则思变”,11月初没有新来的孩子,翔翔又离开了我们,如何招生迫在眉睫。经过十多天的努力,这周新来了4个孩子!3岁多的宝宝10月份曾来过一周,现在来上全天,另外两个2岁的孩子只来上午半天,还有一位男孩每天上午来两个小时。新来的孩子有家长陪同,人多了,幼儿园开始热闹起来,显得生机勃勃。我们的老师也振奋起来,投入到新的挑战中。
王莉老师告诉我,一位刚来的孩子家长,看到孩子哭泣的时候说:“再哭老师不喜欢你了。”王莉认为家长最好不要这么说,无论孩子是否哭泣,老师都会爱他、喜欢他。当孩子刚到一个陌生环境,还不能适应时,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几天,在园时间短一些,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孩子的情绪波动。如果用恐吓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哭泣,只能加剧孩子的不安。
虽然我们园的孩子才刚刚7个,但可以观察出来,没有一个孩子的性格、脾气完全一样。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安静胆小,有的生性敏感,有的大大咧咧。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性格,是怎样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没有区别地爱每一个孩子。就拿我自己的女儿来说,她的字写得不好,她买的衣服我不喜欢,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爱。如果我们以母亲的胸怀爱每个孩子,就不会因为某个孩子吃饭不好好吃,某个孩子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某个孩子经常把裤子尿湿,而心生不满和排斥;或者因为某个孩子讨人喜欢,而对他有所偏爱。
有一天早上,××来园的时候,他不让妈妈离开,吵着要到外面去看空调。当时我正在厨房洗菜,心想有两位老师在场,我就不用出去了,可是没想到老师们的方法失效了,教室里还有两位陪同孩子的家长,大家都在看着怎么办?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走到孩子身旁说:“来吧,我带你去看空调。”我伸出手,牵着他来到厨房,××很快平静下来。后来我自问:“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而且成功了?如果别人问我,我怎么回答?”想着想着,突然答案冒出来了:“无我。”当一个人对孩子的爱达到无我的境界,灵感就会出现。
每个孩子不一样,同一个孩子每天都在变化,作为老师,每天都会遇到新的情况,今天我用这种方法成功了,明天可能就不起作用。所用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但不变的是对孩子的爱。
在广西农村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卢安克在书中写道:“如果我能对一个自私的孩子不发挥反感的作用,也不发挥同感,而是理解这个小孩心中自私的力量,我就能一边严格地对付他心中自私的力量,一边去爱这个得了‘自私’病的小孩。这样做的话,他就会获得心理健康。假如我仅仅爱他和同情地满足他的自私性,他将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假如我仅仅讨厌他自私的样子,他将成为一个失去了爱的人。”
一位家长觉得晚餐只有一个炒菜太单调,不丰盛,她还觉得每顿主食要给孩子两种选择,我不同意。比如说菁菁吃糙米已经习惯了,周二我没有去幼儿园,在这位家长的要求下,厨师蒸了小馒头,一见到馒头,菁菁就不肯吃糙米红薯饭了。
我们给予孩子的选择权,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有益身心健康的饮食,他只会凭着口感来挑三拣四,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一位家长推荐给我两款菜谱:满口香(芹菜、腰果、百合、虾仁、五彩椒和玉米粒一起清炒)和浇汁茄子(茄子去皮切条,炒熟,浇上豌豆、肉末、香菇打成的卤)。我没有采纳。在我看来,这两种菜不是家常菜,通常要去餐馆才能吃到。给予孩子丰盛的饭菜,似乎反映了对孩子的精心照顾,却很少会有人想一想为什么人需要吃饭,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还是身体成长的需要?福禄培尔在名著《人的教育》中写道:“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不应多也不应少,不应为饮食而饮食,而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更不应该把饮食的特色,即口味和精美程度,作为目的本身……因而儿童的饮食应尽量简单,以能维持儿童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