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男孩不断加重财商砝码

  理财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商品社会中人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对于男孩来说,理财能力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幸福与发展。

  但在我们的耳边,却不时响起这样的声音:

  “孩子这么小,开展理财教育也未免太早了。”

  “孩子这么早接触钱,会不会变得势力、庸俗呢?”

  “孩子有了钱,一定会乱花的。”

  ……

  父母的担心是必要的,但如果因此就放弃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则是大错特错。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与金钱打交道,特别是进入社会以后,理财能力如何,更将直接决定着他的一生是富裕还是贫穷。

  特别是男孩,当他成长为一个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的男子汉时,社会考验他的,将不仅限于智商、情商,还有更为重要的财商!

  西方国家一般都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理财能力的培养。

  美国著名的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就深得其中要义。他在孩子7岁以后,每人每周发给3角钱的津贴,同时发给他们一个小记账本,要求他们记载每一分钱的用途和花钱的时间,周末还要孩子们交上自己的账本,以审查其开支的合理性。洛克菲勒在谈到让孩子记账时曾说:“要让他们懂得金钱的价值,不要乱花乱用,把钱花在益处。”

  这些令孩子受益一生的“理财教育”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所忽略的内容,也是我们的小男子汉最缺乏的一种素质。

  据儿童行为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比如,2~4岁是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期;4~6岁是培养儿童数理能力的关键期;而对于稍具难度的理财能力而言,培养的关键期则为5~14岁。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理财能力的培养,早已逐渐提前。例如法国,早在儿童3~4岁阶段,家长们便开展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基本的货币观念。约摸10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美国也是如此,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13岁开始打工赚钱,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但是,5~14岁中国的孩子在干什么?不是在伸手找家长要钱去买零食,就是要家长帮他去买会打子弹的小手枪。据调查显示,中国孩子在四五岁时就能做到美国孩子11岁的事——发现广告中的事实,并准确无误地告诉家长“去买”;而美国孩子在12~13岁学会的东西——熟悉银行的业务以及金融投资等技能,中国宝宝要到20岁左右才开始去学习。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孩子在理财这方面的起点就已经输了。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的总则中我们必须加入这样一条:为成长中的男孩不断加重“财商砝码”!

  给父母的建议

  和很多能力的培养一样,理财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对男孩的理财教育,应遵循其智力发展规律,按照其年龄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实践表明,教孩子理财可分为三个阶段:

  方法一:学前期(5岁之前)——培养男孩对金钱的正确意识

  5岁之前的孩子,大多无法理解抽象概念,他们只对具体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此阶段父母只需对孩子传授一些简单的金钱知识。

  例如,应该告诉孩子:

  1. 钱币和钱币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有的钱币会更值钱一些。

  2. 金钱可以用来换取他们想要的一些东西,但不是全部。

  3. 电视上的玩具买回家后并不会像电视上那样漂亮,而且也并非那样好玩。

  4. 将钱币定期放在储蓄罐里,积攒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实现一定的心愿。

  5. 并不是你想要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得到,即使这个东西近在咫尺。

  孩子不良消费习惯的养成,往往在5岁前就初露端倪了。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需要,就是每位父母都必须做到的。

  如果因为面对孩子的一时哭闹,就心生不忍,进而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那么无疑这种妥协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孩子也会渐渐养成欲望无度的恶习。从表面上来看,父母的这种满足是一种爱的表现,可从长远来看,这对孩子的一生却是一种害!

  此外,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时,你还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可能你费尽了口舌,而孩子仍坚持想要那个东西,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习惯听到你说不,并解释为什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家庭  财商  培养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