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的宁静世界开始展现出“危机四伏”的一面。厨房当然是宝宝的禁区,家里一切尖利的东西也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幼儿园有时也让人无法放心,因为老师无法盯住每个孩子……妈妈们的神经时刻紧绷,每日战战兢兢,而孩子却似乎永远防不胜防地出现新的安全问题。
如何保证幼儿的安全一直是所有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关心的话题。从饮食的细节到服饰的舒适、安全;从室内有害气体的监控到交通安全的防范;从防拐卖到防火灾、水灾,教师和家长做足了功课,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然而,面对日益增多的幼儿受伤事件,我们虽然采取了几乎“武装到牙齿”的保护措施,却似乎永远无法给予孩子一个安全的世界。这不禁让笔者产生了这样的思考:“难道我们为孩子创造的环境还不够安全吗?”“幼儿的安全责任应由幼儿园和家长完全承担吗?”“安全感离我们的孩子有多远?”“我们对孩子的呵护是否出了问题?”
一、采取防患于教的保护措施,才能真正让孩子远离伤害。
“为什么两片薄薄的东西不断地一开一合,纸片或布料就会整整齐齐地分开呢?”明明对剪刀一直很好奇。遗憾的是家里所有的剪刀、针等尖利的东西都被放进盘子里,放在了他够不着的冰箱上。终于有一次,明明偷偷地开始了他的“探险之旅”。他搬来小板凳放在冰箱旁,然后站在板凳上够盘子。盘子好沉啊,明明猛地用力一拖,结果板凳一歪,明明摔倒了,而盘子也跟着滑落,锋利的剪刀就……
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由于“隔代养育”成为较普遍的养育模式;由于父母过强的保护意识等等复杂的原因,家长往往倾向于给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宝宝遇到任何细微的危险都是家长不能容忍的。然而,孩子的好奇心和不断成长的欲望驱使着他们对周围世界不停地探索,因此绝对安全的温室是不存在的,即使有,相对于不断发展的孩子来说也只是暂时的。面对活泼好动的儿童,面对各种意料不到的情况,如果仅仅采取被动而消极的措施一味回避,只会让成人感到防不胜防,疲于奔命。因为,这种认为将孩子安放在人为营造的“保温箱”里即大功告成的呵护方案,本质上是暂时性的,它并未给孩子的发展预留空间。案例1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把危险物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就觉得安全了的想法,显然忽视了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孩子将能够利用外力达到目标(拿到剪刀)的可能性。
“要让一片田地不长野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同样,要做到让孩子真正远离伤害,最好的方法不是将可能导致伤害的因素像“野草”一样一一从孩子的世界中“剔除”出去,而是积极地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护能力。这样的呵护方式才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安全。正如案例1的情况,如果家长不是单纯地阻止,而是主动交给孩子一把儿童专用安全剪刀,并教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还可让孩子学会一项技能,避免上述一幕的发生。
二、成人的一味迁就,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和意识。
妈妈让荧荧去卧室拿剪刀。荧荧在拿了剪刀往回走的路上被床脚绊倒,被剪刀扎破小手。荧荧爬起来就责怪剪刀:“都是你不好,为什么把我扎伤?”接着又责怪床:“都是你不好,把我绊倒。”然后又责怪妈妈:“就是你,为什么让我去拿剪刀,害我受伤?”最后还怪到了爸爸:“都是你要换房子。如果是原来的房子,我就不会摔跤了。”荧荧如此的表现,让爸爸妈妈惊讶万分。
孩子是弱小的,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然而,呵护并不仅仅是成人为孩子创设合适的环境而迁就孩子自我保护的低水平,也不是成人将孩子的一切安全问题全权代理,更不是让孩子成为自己安全的旁观者。既然保护的是孩子的安全,为什么“当事人”却置身事外,不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负一点责呢?
孩子也应该部分地承担起保护自己的责任,而不应该被依赖心理所俘虏。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仅能培养敢作敢当、不逃避和推卸责任的优良品质,更能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当孩子清楚所受的伤害是由自己不当的行为造成,“错在自己”的时候,孩子才可能明白自己才是自身安全最好的守护者,才会别无选择、义不容辞地承担责任,增强自护意识,而不是怨天尤人。
让我们比较一下家长在处理孩子被桌腿绊倒后的不同处理方式:有些家长会急急忙忙把孩子扶起,安慰一番 ,然后自责“都是妈妈不好,没有提醒宝宝”,更有甚者还会怪罪桌子,“都是桌子不好,害宝宝摔跤”,然后带着孩子把桌子打几下出出气。面对伤害,这些家长的呵护方式是消极的回避,是一时性的。家长的言行传递给孩子这样的错误信息:如果我受伤一定是别人的错,所以我有权责怪别人;因为是别人害我受伤,所以我的受伤是自己无法避免的。要想不受伤,只能靠别人的保护;没有了别人的保护,世界是危险和不可控的。这些讯息的可靠性,对孩子不断发展的一生而言,能持续多久呢?又具有多少积极意义呢?
相比之下,另一些家长的呵护方式对孩子的终生发展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家长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然后跟孩子一起讨论摔倒的原因,总结注意事项,最后再让孩子走一遍。这种处理方式暗含着这样的讯息:受伤是你不小心,不怪别人,所以必须要学会保护自己;只要你小心,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周围的环境对你是安全可控的。这样的讯息无疑将让孩子受益终生。
当然,成人应该为孩子的安全担负大部分的责任。但是,如果不尝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只是一味回避,孩子将难以获得积极地面对伤害的态度,也难以养成为自己负全责的独立人格。而独立人格的养成对孩子漫长的一生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