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养伴侣动物的儿童相比,养伴侣动物的儿童更少感到孤独,有更强的分享倾向,更愿意照顾幼小的儿童。专家认为,养伴侣动物有助于儿童心灵健康成长。
开展此项研究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伴侣动物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对11所普通小学的402名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
该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养动物作为‘宠物’的概念逐渐淡化,而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伴侣作用越来越强,对儿童的心灵成长影响也越来越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样的影响,是利远大于弊的。”
“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中容易养成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交流和分享、缺乏责任心等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养伴侣动物对于孩子避免不良心理发展具有明显作用。”课题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周霞说。
根据调查结果,养伴侣动物的家庭中,有53.2%的家长认为孩子更有爱心、懂得爱护弱小,有43.5%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再感到孤单,有40.9%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动物产生浓厚兴趣或爱。在不养伴侣动物的家庭中,有94.1%的儿童表示喜欢伴侣动物,61.3%的儿童表示非常想养伴侣动物,明确表示不想养伴侣动物的儿童仅占7.4%。
调查显示,有64.4%的养伴侣动物的家长说,在增加家庭的欢乐气氛、减少儿童孤独感的同时,养伴侣动物也加大了卫生打扫工作的负担。也有少数家长对防疫问题表示担心。
“随着政府出台家养动物的政策和措施日益完善,加上养伴侣动物家庭饲养能力和饲养素质的提高,伴侣动物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积极角色。”郑日昌说。 来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