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是否用心地为孩子选择过一个合适的“奶嘴”?当然,这里所说的“奶嘴”不仅包括有形的奶嘴,也包括那些无形的“奶嘴”。
我的儿子长大后,大家都说他是一个英俊少年。
他那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明亮而又带着些许淡淡的忧郁;挺拔俊秀的鼻子,柔和又透着浓浓的阳刚之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嘴型大,嘴唇厚。说是遗传吧,他的父亲是小嘴巴,而我的嘴巴也不像他那样。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次,我逛街的时候无意中走到一个卖奶瓶和奶嘴的柜台前。或许是对过去育儿生活的留恋,或许是想做祖母的意识在作祟,我竟不知不觉地停下观赏起那些商品来。这时,一对母女的对话传进了我的耳中:
“妈,买哪一种好呢?”女儿问。
“买这种软一点儿的吧,要是奶嘴太硬,孩子吃的时候会把嘴给撑大的。”母亲一边比画,一边回答。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想想我儿子断母乳改喝牛奶时,总是抱着奶瓶,吮吸着一个又大又硬的奶嘴。娇嫩的小嘴巴难以对付厚硬的大奶嘴,久而久之,自然会变得又大又厚。
此后,每每看到儿子的嘴巴,我的心中都会泛起一阵内疚。
很多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思考一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是否用心地为孩子选择过一个合适的“奶嘴”?当然,这里所说的“奶嘴”不仅包括有形的奶嘴,还包括那些无形的“奶嘴”。由此我认为,一个母亲必须要格外用心地去体察那些和孩子成长有关的小事和细节。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和细节,恰恰很有可能在孩子的身上打下成长的烙印。
现在很多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开始接受养成教育,其实,这些孩子的“嘴巴”早已被各式各样不适合他们成长的“奶嘴”给撑大、撑厚了。如今再接受这种教育,岂不是晚了好多年,这也自然很难收到什么显著的效果了。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