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述童话故事《苹果树》。故事的大概意思是:小乌龟种了一棵苹果树。到第三年苹果树要结果子了。小乌龟为了让远方的爷爷也吃到苹果,就把苹果树挖出来,背在肩上,向爷爷家爬去。爬着爬着,花瓣飘下来,苹果树开花了;爬着爬着,小乌龟觉得苹果树越来越重了,还闻到了一阵阵香味;终于爬到爷爷家,苹果成熟了,他们一起吃到了甜甜的苹果。
故事讲完了,我问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威威:“为什么小乌龟背着苹果树爬到爷爷家?”
依依:“为什么小乌龟觉得有花瓣飘下来?”
天天:“为什么小乌龟觉得苹果树越来越重?”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非常好,我让他们自己讨论,自己解答,把主动权都释放给孩子。在这样自由民主的讨论中,我觉得小朋友们理解、掌握了这个故事。
最后,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谁还有问题想问吗?”
静了一会儿,杨杨站起来说:“我有一个问题:苹果树从泥土里挖出来会不会死掉?”
我愣住了:如果苹果树死了,讨论“开花结果”还有什么意义呢?
分析与反思
有些孩子思维活跃,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是孩子中的佼佼着。但他们往往有爱“插嘴”的毛病,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不等老师说完,想说就说。扬扬就是这样的孩子。
其实“插嘴”不是不好,这说明孩子正在积极思维,如果一味制止他们“插嘴”,势必会挫伤这些孩子的积极性,抑制孩子的思维。到他们不高兴插嘴了,课堂上变得静悄悄的,成了老师的独角戏,那就糟糕了。
对于这些孩子,我会对他们说:“你先安静地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最好你有和他们不一样的想法,那样才是最聪明的表现,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对能够安静倾听别人说话,有不同想法的孩子,总是积极鼓励和表扬。聪明的孩子领悟能力也强,他们在我不断的提醒下,慢慢能控制自己的“插嘴”行为了。爱插嘴的杨杨,也变得能安静地倾听了。
现在,我等来了杨杨的问题,这让我惊喜不已!
记得在一次科学活动“玫瑰花美人”中讲过,因为离开了根和土地,玫瑰花枯萎了,再也不漂亮了。苹果树被挖出来,离开了土地,也会死掉!杨杨的问题直击幼儿园的教材问题。因为在工作中,我也常常觉得,幼儿园的教材,不象小学、中学的教材,有的真经不起反复推敲。但童话故事是文学艺术作品,充满美好的幻想,可以违背常理。这样的道理怎么让孩子们懂呢?
在第二次活动中,我生成了“苹果树从泥土里挖出来会不会死掉”谈话活动,让孩子各抒己见,进行讨论。结果小朋友认为苹果树会死掉,但故事里没死,是因为它是童话故事,可以把想象当成真的。他们还总结了很多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灰姑娘》、《七色花》,甚至《孙悟空》等,有仙人、魔法,不是真的,都是一种奇特美好的想象。
最后,我又把问题抛给小朋友:“苹果树挖出来真的会死。如果不挖出苹果树,怎么让远方的爷爷吃到果子呢?”小朋友想出了无数的方法:“让鸽子把苹果种子送给爷爷。爷爷把种子种在自家门前,爷爷就能年年吃到苹果了。”“给爷爷各种各样的果树种子,爷爷就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果子了。”“苹果成熟了,请大雁帮忙,把苹果捎给爷爷吃。”等等,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不一样的想法”中尽情绽放。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