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微笑是给孩子的最大善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21:21  中国孩子成功法 

  柯老师:您好!

  我的女儿叫王君慧,16岁,现读高中二年级。她很聪明,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都很好。可是升入高中后,学习成绩由原来的前五名逐渐降到第二十名。每次开家长会回来,我都是一顿数落和责骂,弄得母女关系很紧张。

  读了《中国孩子成功法》,使我大为震动,认识到以前的家教方法有严重的问题。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和身上存在的某些不足,确实是我自己造成的,我是一个十分失败的家长。平时不知道关心、理解孩子,只知道催促她学习,整天数落、训斥,伤了她的自尊心,使孩子尚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导致她学习成绩下降。

  要想使孩子成为一个成功、健康、自在的人,首先要树立起家长的新形象,彻底改变自己以前溺爱加专制的教育方式。要用微笑面对孩子,要和蔼、平等、理解、尊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试想,如果自己的长辈整天以一张十分严肃的脸对待自己,不是催促就是数落,自己还有做事的兴趣和积极性吗?应该“已所不欲,勿施于子女”。对待他人,讲心平气和,面带微笑。我为什么不能面带微笑的去对待孩子呢?

  我这样做了以后,一个星期后孩子对我说:“我觉得现在很有自信心了,心里特别的放松”。我听后十分高兴。这时正赶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以前考试前我总是先给她订标准,各科平均成绩必须达到85分,班里排在前10名以内,否则怎样怎样。这次我对她说:“你不要有什么压力,要放松心态去考,不要考虑结果如何,只重视考试的过程就行,你只要尽力了,考多少分我都不会责备你。”

  第一科政治考完后她回来对我说,有一道大题答错了,弄不好及不了格。我听后鼓励她说:“你就是还有点紧张,后边还有八科呢,吸取教训,把题审清楚就是了。关键是答卷前把心态放松,情绪调整好就行了。”

  后来她说不紧张了。考试后总成绩由原来的第20名提高到12名,她从学校回来后,对我说:“数学、物理有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否则分还要多。”我说再发挥好点,达到第5名是没问题的。

  通过这次考试,她的自信心更强了。现在放学回家后,她主动地做作业,复习功课。每天都学习到11点钟左右,边写作业还边哼哼歌,表明她的心情很好。我再也不催促她了,让她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我以前的教育方法是溺爱加专制,方方面面都管到、照顾到。什么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许。从小剥夺了她自己管理自己、关心自己的权力,造成她从小就有一个毛病——爱丢东西,并且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干,洗衣服更甭提。

  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考虑问题,处处行使家长的权力,并公开说:是我挣钱养活你,你就得听我的。使她没有一点自主权,用她的话说是从来也不问问她有什么想法和要求,伤了她的自尊心,使她失去了自信心。中午就我们两个人吃饭,有时连一句话都不说。我还觉得对她操心费力,可她一点都不理解家长的苦心,心里很不是滋味。

  现在我认识到我的失误就是不理解孩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今后要从心灵上与她沟通,进入孩子的思维。平时吃饭时,我主动地问她学校的事情,同学怎么样,老师如何。我很认真地听,慢慢的她就主动跟我讲了。

  由于我对她态度明显的改变,母女之间的关系也明显好转了。我还特别注意使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八字方针,增强了她的自信心,现在她能够关心父母、主动盛饭、收拾碗筷,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尝一尝。有时中午我临时有事回去晚了,她已把饭做好了,摆在桌上等我一起吃(以前等到1点钟,就是饿着也不知道自己找点吃的)。现在我有什么事都跟她说,有时我说前一句她接上后一句,我俩真是想到一起了,找到了与朋友对话的感觉。

  我还注意培养她的社会适应能力,告诉她要善于区分是非善恶,知道什么应该关心,什么人应该帮助,还应该学会拒绝,她也能照着我说的去做。有一次她对我说:“同学跟我借练习册,要抄我的作业,我没借给她。”我说:“对,就应该这样,不正确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

  她还学会了帮助别人。有一次她去邮局订学习辅导材料,正遇上一个老太太寄包裹,把邮单填错了,她主动告诉老人并帮助改正过来,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误。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帮助陌生人。

  通过学习《中国孩子成功法》,我的最大收获是:改变了以前的旧自我,我以前性格内向,除去自己份内的事,其他什么事都不关心。通过学习,我比以前开朗多了,和周边人的关系也融洽多了。

  另外我还体会到,微笑确实是一个根本大法。当你用微笑面对孩子的时候,确实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善意,最好的风景。在好的风景中,孩子自然会健康成长。

  感谢《中国孩子成功法》,它使我和孩子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宋书东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家庭  培养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