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终于该上幼儿园了,选全托,家长可以轻松点,但孩子会不会有被大人“抛弃”了的感觉呢?日托,虽然辛苦点,但每天能见到孩子,似乎可以更放心些……家长到底该怎样选择呢?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也许可以为你帮点忙。
全托是一个好的模具
北京通州区新华联小区 刘博慧
婴幼儿时期就像一块质地良好的陶泥,可塑性极强。你将它放入什么样的模具中,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形状,而一个好的形状会使人受益终生。这里说的“形状”包括习惯、性格、与人相处的能力等等。因此在女儿3岁上幼儿园时,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全托。我感觉全托的形式就像一个好的模具,剔除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的枝蔓,让成长变得简单却健康茁壮。
这个决定在开始实施的第一周让我和女儿都感到非常不适,听老师说,小家伙因为离开妈妈哭闹不已;我则因思念女儿而忐忑不安。不过我坚信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新的秩序与和谐就会随之诞生。果然,一周后,女儿蹦蹦跳跳地去幼儿园了,她说在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大家白天一起做游戏,吃完晚饭后老师还给大家讲故事,很开心。
很快,女儿改掉了不少小毛病。比如,早晨起来她不大乐意刷牙,在家时每次都是督促再三也不见效,而全托后周末接她回家时,她每天都能主动刷牙,衣服鞋袜也不再乱丢,大人特别省心,女儿在受到夸奖后也做得更起劲了。这真是一个良性循环。
更让我欣慰的是,女儿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性格也变得宽容,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迁就、谅解、关心他人。在学习时由于有其他小朋友做比照,她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不少。
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以前不少精力都用在跟女儿“较劲”上,女儿上了全托后,我也得到解脱,得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和学习,进行自我完善后,自觉进步不小。
全托是一个好的模具,不仅塑造了女儿,也塑造了我。
每天回家,让孩子有个展示的舞台
北京市朝阳区南湖中园 宋玉芳
现在的孩子都很娇惯,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一上幼儿园就“全托”,无论生活上还是心理上,孩子会很不适应。由于不适应,就会生出许多毛病和麻烦。“日托”就不同了,孩子每天都能回家见到父母,在父母面前撒撒娇,释放一下“被关闭的心情”。另外,3岁的孩子既喜欢学习新的东西,又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能,家庭是他们展示的最好舞台,家长可以当观众。这样一来,孩子心情愉快,家长也能够享受到孩子成长的快乐。
我的外孙女上幼儿园时,最兴奋的时刻就是回家之后为我们做表演,我们必须停下手中的工作,坐在沙发上“专心”当观众,由她来给我们表演,或唱歌,或跳舞,或“教”大家说英语。每天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都要搬回家里演示一遍,就这样,越发激发了孩子上幼儿园的热情,也让家长间接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多好啊!
当年,我也是“全托”
女儿4岁了,会拿“小主意”,会耍“小脾气”是她最近最明显的变化,我们娘俩总是为这起磨擦——她会为买零食买玩具在大街上坚定地与我“对峙”;要是在家里批评她两句,她会把门狠狠一摔独自生闷气……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我在心里就会“恨恨”地说一句:“把你送‘全托’,让幼儿园老师好好管管。”
因为自己小时候,就是在“全托”的幼儿园里长大的,那段生活留下的痕迹很深刻,直到现在我做了母亲,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时候,我还是“班长”呢!
每天帮老师扫地、擦桌子、检查小朋友的个人卫生——现在常被家人埋怨的“洁癖”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吧。
不但自己穿衣服,还要帮年龄小的小朋友穿好衣服、系好鞋带——想想每天早上女儿赖在床上不肯穿衣的情景,真是让人“头疼”。
小小年纪提着大大的暖壶给小朋友倒水喝——4岁就当了官儿,那份自豪和充满责任心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半夜被老师唤醒,和小朋友“排排坐、起夜忙”——女儿现在偶尔还会尿床,但中午在幼儿园时表现得却很好。
也许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才使得女儿如此任性。她姥姥经常批评我:“你不在的时候,她饭吃得好、觉睡得香,挺懂事的,你一回到家就变样了,所以——”姥姥放出话来,“要么你出去租个屋子自己住一段儿,要么把她送‘全托’。”
姥姥的话也不无道理,她当年让我上“全托”,虽然是因为工作太繁忙,但是也从中收获了不少的益处。眼看着女儿渐渐升级为家里的“小魔头”,我想,让她尝试一下独立的全托生活,未必是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