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内在的动力与外界环境构成一系列的矛盾,对各种矛盾如何解决的反映表现为个人的性格。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之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儿童性格特征分5个时期。
1、信赖——不信赖(婴儿期):此期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可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可能出现情绪问题;
2、自主感——羞愧及怀疑(幼儿期):此年龄期饮食、大小便均有一定的依赖性,故此时出现违拗性行为及语言,以及依赖性行为,二者交替出现;
3、主动——内疚(学龄前期):此期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勤奋——自卑(学龄前):此期小儿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而且这些成熟,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小儿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当一个人对自己体格、智能、情绪等品质感到满意,有明确的意志与目标,并预知这些品质能得到亲人的认可时,认为已达到了个人身份的建立。青春期儿童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家庭环境在儿童性格形成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俗称“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在家庭因素中主要有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等。
1、教养方式:
(1)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2)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4)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5)父母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6)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2、家庭气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3、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如果不注重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如果对独生子女进行正确教育,亦可形成如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
总之,家庭环境在儿童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家长只要正确教养,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必然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能够健康成长。 周引荣 西安市妇幼保健院 院长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