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祖辈的爱补偿过头成溺爱

  儿子在农村的大地上完成了他早期的识字教育。再大点儿,母亲开始给他念一些传统儿歌,让他猜一些实用谜语,比如一些生活用品,农具等。这不仅让他从小树立了热爱劳动的意识,还让他形成了最形象的几何图形的概念,而这些知识和印象都是一种无意识的早期教育。

  再后来,母亲就给他讲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暴力,没有自私,有的是惩恶扬善和友爱互助的正义和美好。这种看似“落后”的东西,恰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些传统故事亲切、朴实、智慧、温馨、深刻,不像现代人编的那些儿童故事,幼稚、浅薄、牵强、做作、矫情。正是这样的早期教育奠定了儿子性格中善良、仁爱、助人和坚忍的品德。

  近些年来,对隔代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搞得一些年轻的父母宁可花大价钱去雇佣一个不可能全心全意爱你孩子的外人来带孩子,也不让自己的父母带(当然,心疼父母,怕父母受累的情况另当别论),怕老人的溺爱害了孩子。

  我个人认为,隔代教育更多的是祖辈在孙辈的身上做着一些补偿。这种补偿过火了,就变成了溺爱;如果稍稍理性一点,平和一些,由祖辈带大的孩子性格中则更多温和、善良和宽容。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和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必要的沟通,隔代教育的“宽爱”要比寄宿教育冷冰冰的“严格”,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不论是隔代教育还是寄宿教育,也不论是单亲家庭还是双亲家庭,只要施爱者能用心去爱,耐心去爱,全心去爱,知道怎么去爱,那么,不管由谁来爱孩子都应该是好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去爱、如何取暖的智慧和技巧。家长切不可把从个案中得出的经验,或由媒体夸大的任何结论,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去模仿、接受,或是排斥、拒绝,而要做一个有心人,找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但所有的方法,其核心都应该是由爱输出爱,或由爱输入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耐心  行为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