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身体本位”: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学校教育往往显示为“知识本位”,家庭教育则站在“性格— 身体本位”这边,重点培育孩子的性格和身体——“性格—身体本位”的理想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糖果、巧克力以及其他甜食——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除了运动,最好让孩子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和足够的劳动量。运动和劳动两者一起负责塑造孩子的身体——“好性格”的共同要素是“善良”“有活力”“有礼貌”——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学校教育多少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但是,对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状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校,而是孩子从父母那里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孩子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有连续性,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上仍然不同。“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家庭教育并非完全是为了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殊的目的。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则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重点培育孩子的性格和身体。“性格—身体本位”的理想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野蛮其体魄:让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和劳动量
在性格和身体之间,身体是本原。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勇敢的习惯,他的身材会逐步退缩、萎缩、佝偻,长成核桃的样子。
关于身体教育的问题,家长可以重点参考洛克的思路。洛克在《教育漫话》的开篇说:“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天天不断地用冷水洗脚。……身体情况比较好的人用冷水浴的办法去增强和锻炼体格。” “要多过露天生活,即使在冬天,也应尽量少烤火。”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自然给予人们的甘露是睡眠。……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除了以野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身体之外,洛克同时建议父母尽可能禁止孩子吃糖果。“一切糖果都应避免、不吃。”
洛克的建议可能是对的,不要以为天气寒冷,就给孩子穿厚重的衣服。不要以为孩子长身体,就让孩子整天处于“饱和”之中。
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父母需要想办法让孩子尽可能吃饱、穿暖。但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必须让孩子有 “饥饿感”和“抗寒力”。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糖果、巧克力以及其他甜食。在糖果、巧克力面前不能节制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会有什么出息,至少,他的身体不是臃肿,就是脆弱。吃甜食而不节制的孩子,身体必不好,性格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说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尚可以少吃而不必完全禁止,完全禁止孩子吃糖果、巧克力会剥夺孩子的很多欢乐感,那么,有一个坏习惯倒是必须禁止的——孩子饭前吃零食。饭前吃零食会让孩子处于似饿非饿的麻木、餍足状态,孩子会因此而失去食欲。没有食欲的人,食欲不强烈的人,是不幸的。洛克的说法是:“不能从粗糙的木桶中饮到甘露的人是不幸的。”中国民间的经验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对于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家庭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孩子缺乏饥饿感。保护身体的基本策略是让孩子在饥饿状态下进食,不让孩子因吃零食而整天处于饱和状态。遗憾的是,中国人太重视“温饱问题”,中国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忍饥受寒”。
除了洛克的思路之外,康德的建议也值得考虑,因为康德原本就大量地参考了洛克的思路:“不要让孩子穿得太暖,因为他们的血液温度本来就比成年人的高很多。孩子的血液温度能达到华氏 110度,而成年人只有96度。成年人感到适宜的温度,却可能使孩子窒息。一般说来,凉爽的生活环境能使人强壮。而穿得、盖得过暖,或是习惯于过热的饮料,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不好的。因此孩子应该睡比较凉而硬的床,洗冷水澡也有好处。另外,不要为了激起孩子的食欲而使用刺激性的调料,相反,食欲应该是活动和劳动的结果。人们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某些事物的习惯,即使是好习惯,也不要都通过人为方式造成。尚处在生蛮状态的民族完全不知道襁褓这东西。”
为了锻造孩子的身体,父母最好引导孩子拥有自己最喜欢的某项运动,以运动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奔跑、跳跃、呼喊、征服的力量。西方人的办法是“用体育培养精英”。除了运动,最好让孩子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和足够的劳动量。运动和劳动两者一起负责塑造孩子的身体。
遗憾的是,陈独秀当年对“新青年”的期望和失望,至今依然是一个问题,“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
2。文明其精神: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学校最好不要把知识学习的任务转交给孩子的父母。同样,父母可以期望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知识和技能训练,但最好不要指望学校能够训练孩子的性格和身体。
智慧是重要的,但比智慧更重要的是人的性格。智慧影响人的命运,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皮尔士(Peirce,C. 1839—1914)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也是最有原创性和最有影响的美国哲学家之一(他曾毫不谦虚地这样自称)。他不但是实用主义的开山,也是分析哲学和符号学的先驱,又是一位创造性的逻辑学家,这一切都保证了他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皮尔士的天才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在哲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还是地道的数学家和机械师。他的著作涉及埃及学、心理研究、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宗教、犯罪心理学和科学史。但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却始终无法在学术界谋得一个固定的职位。他曾在霍普金斯大学教了4年书,但很快被解雇,原因可能是他“完全缺乏教书的神经”(詹姆斯语)。他父亲是美国海岸测量站的主管,在那里给了他一份工作,但后来也被解雇。皮尔士的命运固然和他落落寡合的性格有关,也与有些人对他的疏远和敌视有关。虽然皮尔士并没有因为遭遇坎坷而停止他的学术工作,但终其一生他还是学术圈外人,死时一贫如洗。然而,他留下的大量文稿,却成了“后一代思想家的金矿”(詹姆斯语)。他的母校哈佛大学曾一再拒绝他的求职,但却在他死后以精致的版本来出版他的文集。
像皮尔士这样智慧的人并不得志,终身郁郁寡欢。他的不得志并非因为他不够聪明,倒恰恰因为他太聪明而让人厌恶或敬而远之。
父母能够做的是让孩子“性格好”。如果说让孩子身体好的办法是“野蛮其身体”,那么,让孩子性格好的办法却是“文明其精神”。
所谓“文明其精神”,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中国人的精神长相之难看,曾经令鲁迅感到难堪:“两眼下视黄泉,满脸装出死相。”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性格开朗、阳光、有主动做事的生活习惯和自学习惯。让孩子摆脱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猥琐之气,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人们对“好性格”有多种描述。同一个性格,在某些人看来是好性格,而在另外的人看来却是坏性格。有人厌恶“装傻”,另外的人却称之为“大智若愚”。有人嘲笑“木讷”,另外的人却欣赏其 “深沉”或“深藏不露”。有人指责“狡猾”,另外的人却赞叹其“智慧”;有人拒绝“圆滑”,另外的人却赞美其“灵活”。
但是,总体而言,无论古今,还是中外,人们对“好性格”还是有共同的期待,逐步形成“好性格”(好人)的共同要素:一是 “善良”而厚道、诚实、有爱心和同情心;二是“有活力”而勇敢、有激情、开朗、阳光;三是“有礼貌”而内心宁静、尊重他人。中国的民间经验是“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第一,让孩子“善良”而厚道、诚实、宽容、有爱心、同情心并随时准备赏识他人。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厚道。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让孩子以自己的厚道、乐观、宽容和同情心与各种人打交道,尤其要学会与小人打交道。“不能与小人打交道的人,便不能成就大业,因为小人是任何事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宽容他人,请不要嘲笑你的孩子软弱。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有宽容胸怀的人,睚眦必报的人通常是自卑的人。西方人的说法是:“犯错的是人,宽容的是神”(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资治通鉴》的说法是:“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中国民间的经验是:如果被狗咬了一口,你千万别去咬狗一口。
第二,让孩子成为有活力而充满激情的人。“单是理智或单是激情都不能成就伟大事业。”(罗素语)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可能善终。② 让孩子成为有活力的人。“一个生机勃勃、兴趣广泛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活力洋溢之处,便是充满生之乐趣所在,而无需具备任何特别愉快的情境。活力能增加快乐,减少痛苦。……活力可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兴趣,此外也可增强人们从事艰巨工作的力量。不仅如此,它更能防止人们陷入嫉妒,这是因为它能使人们的个人生活变得愉快之故。”
第三,让孩子“有礼貌”而内心宁静、尊重他人。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有礼貌”意味着内心宁静。谁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不要抱怨学校的教师“压制”你的孩子,让孩子尽可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和秩序。学校教师之所以让你的孩子守纪律,那是因为教室里的孩子太多的缘故。如果教室里的四十几个孩子人人都是有活力的孙悟空,教室里随时都会陷入混乱。不是教师有问题,而是班级的容量有问题。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了40人,那么,安静、肃静、文静,就成为教师对学生的唯一期待。为了便于管理,学校里的教师会不择手段地让所有那些有活力的孩子安静下来。对于教育者来说,人可以没有秩序,但必须有活力;对于管理者来说,人可以没有活力,但不可以没有秩序。
“有礼貌”意味着“有节制”。古希腊人把节制作为四大美德之一(其他三个美德是智慧、勇敢、正义)。人的种种乐趣来自适度的满足和适度的节制。通讯的不节制已经使现代人失去了思念;电视的不节制已经使现代人失去了对电影的等待;吃零食的不节制已经使现代人失去了肠胃的健康;消费的不节制将使孩子失去所有美好的趣味。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