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当我们每一个人逐渐长大步入社会,直接面对参与的就是“一场激烈的人才竞争”。当宝宝初涉人世,父母就开始为其规划未来,如何出类拔萃,如何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甚至最好天生就比别人强。……有的父母希望宝宝从小参与竞争,提前适应优胜劣汰,认为宝宝只有在比拼中才能不断挑战自己,才能在较量中确立自信,学会应付挫折感。另外一些家长则认为只要宝宝快乐就好,他们不希望宝宝在压力中长大,宝宝得第几名无所谓。
对于宝宝而言,他们从2~3岁起就逐渐自发地有了竞争意识,不断地跟别人比较——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是快还是慢,是赢还是输。几乎每项活动对宝宝来讲都成了一拼高下的比赛,赢了活蹦乱跳,输了泪珠涟涟,输赢结果被真切地写在了他们的小脸上。
那么到底是应该让宝宝“自得其乐”?还是“争强好胜”呢?
1 妈妈代表
“报这个班,读那个班,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爹妈乐此不疲。”
“我家儿子成成虽然才2岁,但我们都不想让他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哪家父母不是这样想的啊?都是3个家庭6个大人围着1个小孩转。本来儿子也是在家由老人带,就想着让他在比较轻松的环境里顺着自己的天性发展,反正也没发现儿子有啥问题。但是有一次带他出去参加活动,给我触动很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发现儿子就是没有其他孩子放得开,也可能因为经常跟着老人在家,所以儿子的肌肉发展、器具攀爬等体力训练,相对其他宝宝欠缺一些。
后来我们还是带着儿子去了早教中心,只有把他和其他宝宝进行比较,才知道儿子处在哪种水平阶段。
2 早教培训机构教师
“父母忙于把孩子做比较,但不是所有宝宝都乐意。”
现在不少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被就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送进了早教培训课堂,不惜“一掷千金”参加这里举行的课程、活动、比赛等。宝宝在这里会遇到很多同龄小伙伴,家长们也可以趁机看看自家孩子和别家宝宝基本上都处在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不错,科学的早期教育的确能让孩子出类拔萃,可是,有些家长却急功近利,使早教变味。如果觉得自家孩子没有别人做得出色,有些家长就会心急,不断让孩子重复练习,急于期望下次能做好。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乐意被进行比较,有的孩子也无所谓到底是否被比较,有的则对于父母要求完成的一些任务很不以为然,相当不愿意配合,甚至会有一些抵触情绪,反而浪费了家长的一片苦心。
3 幼儿园老师:
“父母之间的较量,过多关注结果,但宝宝要的很简单——肯定和鼓励!”
急于让宝宝参与竞争,从形式上看是为了让他们参加各种比赛考试由此脱颖而出,其实还有某些原因来自于部分家长之间潜意识的“较量”。特别是有关语言能力、艺术特长、电脑技能等各方面的专长教育。有竞争自然有结果,看到结果,父母心中自会有番思量,想着人家孩子现在怎么样,我家孩子怎么样。隔壁的孩子得了第一名了,我家孩子怎么没有得到?如果父母一味强调把孩子和别人做比较,而且特别注重竞赛的结果,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将是一种不小的消极压制。
甚至某些时候,一部分家长对于这种有形无形竞争的热衷程度几乎超越了孩子本身,其实宝宝要的很简单——就是父母的鼓励、父母的夸耀,哪怕一个眼神,就能他们充满信心。
4 幼教专家:
“没有天才,只有努力,因人而异,顺应天性。”
对于幼龄宝宝,自发学习的意识还不是很强,而自尊及希望自主的意识才刚刚开始抬头,一味要求他争强好胜就过于“残酷”了。即使在竞争中获胜也不见得对孩子是件好事,因为谁又能保证孩子可以永远地保持胜利呢?家长需要明白的是竞争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尤其对于幼龄宝宝来说,他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个竞争对于他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对他来说可能最多就是来参加了一个活动,完成了一个任务,得了一些鼓励,他也就满意了。
面对于宝宝,家长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和宝宝多做情感交流和沟通,了解他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性格。在宝宝成长发展的启蒙阶段,父母需要做的是积极引导和鼓励,而不是不顾宝宝的感受进行插手干预。
5 编者语
“共同愿望:享受过程,自得其乐,你可以做得更好!”
开放、热情、灵活、好奇,充满创造力、想象力,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其实,宝宝很乐意在不断的游戏玩乐中和同龄小伙伴较劲,这是一种本能。他们总是自得其乐享受着过程,而不像成人世界那么“唯利是图”:他们会比赛绕着竹竿转圈跑看谁不头晕;比哪一个在手腕上画得手表更漂亮;看谁溅起的泥浆更多……这些比赛虽然无用,甚至有点儿“无聊”,但它们是孩子成长中的礼物。宝宝们自制的比赛规则会让父母惊叹,相反会令宝宝对成人世界里缺乏想象力的竞争感到厌烦。最重要的是让小家伙们在游戏过程中竞争,以游戏的态度竞争。父母应该说:“大胆去做吧,我们支持你!”让宝宝从小就明白“不求名次,重在参与”的道理。
宝宝需要在你的鼓励和关爱中慢慢成长,别忘了对宝宝说:“你可以做得更好!”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