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家庭教育 > 《好人格是化出来的》 > 正文
陈磊是1978年出生的。当时刚刚恢复高考制度。在那以后的一些年,关于“神童”的报道很多,在社会上被炒得沸沸扬扬。
有报道称某“神童”三岁上小学,七岁上中学,12岁上了大学;某“神童”不满周岁啥话都会说,每天能识五个字;某“神童”具有特异功能,未卜先知……
我们看了这些报道,很是刺激,真希望自己的女儿也是一位“神童”。但她一周岁时仅仅能蹦出几个词,一周岁半才会说话。她眼睛非常明亮有神,但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异功能。因此,从生理上讲,她仅仅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女孩,并没有什么“超常”。
我们深知,“神童”在中外历来都是凤毛麟角,即使真的“神童”,除了先天遗传的优越条件外,最主要的也是靠后天超常规的早期开发。因此,我们“降标”了,认为还是努力把女儿培养成“灵童”更为现实。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学过教育心理学。有人曾专门研究过被狼群抚养的孩子,大的七岁,小的两岁左右,当她们返回人群后,人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培养她们,但狼的习性却很难改掉,其智力怎么也无法与正常的孩子相比。因为她们失去了婴幼儿这个智力发展最迅速、最关键时期的正常教育。这个例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有段名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五岁以前就已绽蕾。”
如何给孩子以科学的早期教育呢?我们从培养一个聪慧、有灵气的儿童出发,不是着眼于知识的灌输,而是放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潜在素质的开发上,目的是使孩子从婴幼儿起就有一个高的起点,形成一个智能发展的早期优势。
其实,陈磊不到两岁的时候就能识200多个字了,有些字还是非常复杂的,如“舅”“脚”“嘴”等。但我们考虑如果让她过早过多地接受小学才应该学的知识,也不见得是好事,那很容易使她上学后对课堂的知识感到不够新鲜,或造成学习劲头上的松懈。虽然起步早,但后劲不足。而且过早地使幼儿“少年化”,失去了童稚的欢乐,我们于心不忍,并且担心造成孩子的畸形心理,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因此,儿童的早期开发不宜盲目地按照“神童”的特点,过早地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应从强化儿童智能着眼,在培养孩子的灵劲上下工夫。
于是,我们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比如,当她刚刚能站立时,我们就带她到外边看汽车、看人群、看楼房、看花草、看轮船……教她学会辨认;能说话时,教她认字卡、摆积木、看图说话、讲故事;以后又教她唱歌、跳舞、做手工、算算术,进行智力训练……
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的是,她两岁时就绘声绘色地给大家复述《小羊和狼》的故事,语言流畅,表情丰富,成为当时家人的“保留节目”。也许是频繁训练的结果,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已成为陈磊的一大特长了。也许是看图说话训练出的功底,她一上小学就能写出很连贯、很生动的作文。可以说,我们的女儿早期受到的教育是在游戏中、欢笑中、乐趣中和家人的鼓励中进行的。她虽然没成为“神童”,但可以称得上“灵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