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该“听别人的话,走别人的路”吗?

  从众随大流的传统心理也体现在了家庭教育上,忽视了个性特点,忽略了因材施教的古训。盲目攀比、抬升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呈现一刀切的态势。不同个性的孩子在同一标尺的教育下,又怎会快乐成长呢?

  一位母亲在信里写了自己的困惑:

  现在有很多课外班,如奥数班、作文班、外语班、绘??班等等。我在想,我是否也让孩子学这些课外班的内容呢?学吧,孩子太累了,很少有读书和玩的时间;不学吧,现在大家都在学,无论左邻右舍还是楼上楼下,几乎每家的孩子都是这样,学的孩子就比不学的孩子强。我还是喜欢让孩子上个好大学。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大学还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

  别的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而不管孩子的感觉如何,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

  另一位母亲在信里描述了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而做的努力,她说:

  我耐心地跟他好声长谈。如为什么上学呀,没文化落后要挨打;将来是科学的年代,没相当的文化——至少是大学,就没立足之地等。对当今社会的实际现象也例举了许多许多,但收效甚微,甚至仍是老样子。后来我想空谈不行,千万百计到社会中去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例加以说教,如看电影《刘胡兰》,小说《高玉宝》,各类报刊报道农村小孩怎样在逆境中登入大学殿堂的事例,参观《红岩魂》等。不失时机结合学习来说、来谈。可以说只要什么活动、办法能去促使他学习,唤起点积极的学习热情,我们都一概不放弃。

  这位母亲可谓是煞费苦心。可是,且不管这样的大道理离孩子的生活太远,孩子无法入耳,还把重心都落在学习上,一切都和学习联系起来,这怎么能得到孩子的响应呢?这好比一个本来就讨厌吃梨子的孩子,却偏偏不断给他梨子,一点也没有让他自己去挑选、比较和品尝。

  当然,在迷失家庭教育方向的父母中间,还是有一部分觉醒型父母的,他们在教育孩子之前,不忘记让自己充实起来。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教育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我们希望这样的父母再多一些,那快乐的孩子就多了一些。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