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的宝宝需要接受挫折教育吗?

http://www.sina.com.cn    《宝宝聪明就这样简单》 

  今天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上午9点,在A教室有一节两岁左右小宝宝们的思维体验课程。到场的一共有四位宝宝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游戏环节并不复杂,老师先在题板上出示了三只小熊,然后告诉宝宝们:“喜欢圆形的是可爱的熊宝宝,喜欢方形的是漂亮的熊妈妈,而喜欢三角形的是壮壮的熊爸爸。”

  接下来老师又分给每个宝宝一些含有三角形、圆形和方形的图片,这些图片中有食品、生活用品和玩具,都是准备送给小熊一家人的礼物。操作要求是请宝宝们根据老师刚刚出示的“原则”来进行分配。

  “原则”就是要求宝宝们在掌握三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在众多的图片中辨别出形象的实物里所含有的具体图形,然后根据老师之前的引导语,根据“小熊”的喜好进行分类,赠送给它们。

  比如要把圆形的比萨饼送给熊宝宝,把方形的电视机送给熊妈妈。

  这只是基础环节,延伸阶段又提升了难度。发给宝宝们的图片里不止包含一种图形,会有两种以上不同的图形。这就要求宝宝们的思维要足够活跃,要能够进行转换,具有较强的细致观察能力,同时还能清晰地说出分配理由。

  在游戏中,宝宝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宝宝可以准确地操作,而有的宝宝则根本不能理解老师发出的指令。

  这个时候,各位家长的反应也大相径庭。

  有的家长会很镇定地坐在宝宝身后,不参与、不帮助、不提示,只是认真地观察宝宝的表现;而有的家长则忍不住要干预、要帮忙,甚至从动嘴发展到动手亲自帮忙操作。

  训练课程结束以后,一位爸爸迫不及待地来找我。他说今天的思维体验活动让他大受刺激:宝宝刚出生时,他就给宝宝报名新生儿抚触课程;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学“新爱婴”等早教课程;11个月大的时候接受“闪卡”训练……一直以来,宝宝在同龄孩子中都是他的骄傲。但是今天,宝宝的表现让他很失望,在整个环节中,他的宝宝不能听从指令,更不能完成操作,而是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旁若无人。他觉得自己的教育彻底失败了。

  我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请他一起去游戏室看孩子在“玩”中的表现。此时孩子们正在玩磁力拼板,旁边的小姑娘拼了一座大城堡,而他的宝宝只用一块长方形,上面顶了一个三角形,他看了越发着急,“你看看,人家用了那么多材料,拼了一个又大又好的城堡,而他只用了两块拼板,一点儿都不动脑子!”

  我凑到宝宝身边,悄悄地问他:“宝宝,告诉老师,你在拼什么?”

  宝宝不理我。

  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对他而言,我是一个陌生人。

  于是我又问:“我猜到了,你在拼房子,对不对?”

  宝宝点了点头,还是不说话。

  爸爸火了,“人家拼房子,你也拼房子,可你看看你拼的这是房子吗?”

  宝宝一下子蒙了,小嘴一撇,委屈得要哭,我马上把他搂在怀里,小声安慰道:“宝宝拼的房子虽然小,但是很漂亮,而且宝宝拼得比较快哟!”

  宝宝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深深地点了点头。

  “刚刚宝宝和小姐姐都在拼房子,宝宝拼得比较快,而小姐姐拼得比较大,你们两个表现得都很棒!宝宝,现在咱们能不能也拼一个大点儿的房子呢?”

  宝宝点了点头,开始摆弄图形块。

  没过多久,他也拼出了一所大房子。

  这个时候我才回答孩子爸爸的问题:“考查孩子的能力,不能只看形式。家长更多的时候要做个独具慧眼的观察者,孩子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最初拼图的时候,大家一起拼房子,并没有说考查的要求是快还是大,只说要拼最像的。那么孩子能够只用两块图形,就能拼出很形象的小房子,说明他已经完成了指令,而且他是以最快捷的方法完成的。我们要看孩子的思维过程,这个远比结果重要。很多时候,孩子看似不配合或者不能令家长满意,作为家长不要忙着责备他,而首先要检视自己的指令是否清楚明确。”

  孩子爸爸仿佛明白了,可是他依旧有些耿耿于怀,“那刚才在训练课上,他都没有完成老师的指令,别的孩子在给小熊分东西的时候,他在地上爬,根本不听指令,那又是为什么?”

  “这个要问孩子。”我又把宝宝抱起来,对他说,“宝宝,你喜欢小熊吗?”

  “不喜欢!”宝宝瞪大眼睛看着我,“小熊丑,不好看。”

  是的,这就是原因。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形象思维为导向的,一切从兴趣出发,他不喜欢小熊,而这堂课一开始就是以“给小熊一家分礼物”的故事情境引入的,所以他不配合并不能说明他没有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或者说他不具备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宝宝爸爸恍然大悟,立即放下心来。

  但是我却开始担心,一个小小的游戏测试环节,就让孩子的爸爸反应如此强烈,我们常说成人世界中面对荣辱成败要保持平常心。那么对成长中的孩子呢?

  所谓“受挫性”,不是孩子不具备,更多时候是家长不具备,而家长的情绪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

  比如:下午举行三个班的毕业典礼时,六级班的小雨在几十人的会场中不仅流利地讲了英文故事,还秀了舞蹈、展了歌喉,一曲《七子之歌》震撼了全场。

  小雨的出色表演,却无形中给其他小朋友和家长带来了压力。

  紧接着出场的三级班的安安准备了一首儿歌,前三句原本很正常,不知是压力过大,还是忘了词,唱到第四句她便哇的一声哭了。

  安安妈妈还算镇定,走上场把女儿抱了出去。而爸爸则铁青着脸跟在后面。我有些不放心,也跟着走到休息室,一进门就看到爸爸指着安安训斥道:“以后再哭场,就把你送到寄宿制幼儿园,再也不接你了。”

  安安噙着眼泪,小脸吓得顿时白了。

  又是一个不能坦然面对“挫折”的爸爸。

  我很想劝他,但是理智告诉我,现在不是时候。

  我一直很奇怪,我们这代人,求学、就业、结婚、生子,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没上大学的时候,大学管分配,等我们毕业了,大学生还没就业就下岗;我们小的时候,国家是分房制,等我们要成家了,房子成了商品,需要扛着贷款供楼。没有人可以依靠,也没有财产可以继承,我们这一代人,一切都得靠自己。对于生活中的起伏与磨砺,我们经历着、承受着,我们具备抗压性。

  然而当我们这一代人成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心态却难以保持平和。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苦过,经历过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所以才希望从小给孩子打下受益一生的基础,愿他们日后更成功。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家长不能承受所谓的“败绩”。

  孩子的心灵就像晶莹剔透的水晶,我们是不该让它蒙上阴影和浮尘。但如果永远生长在父母刻意营造的蜜罐和欢乐城堡中,他们长大以后真的能经风沐雨、坦然面对各种挑战吗?

  我总想起妈妈的口头禅:“苦,还是小时候吃得多些好。”

  想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似乎正验证了这句话。超出同龄人的成绩,永远不懈怠的努力,经历挫折的勇气与韧性,好像这些难能可贵的品格都是在儿时的困境中磨砺出来的。

  所以说,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必要的,对家长也如此。

  很多时候,孩子承受不了挫折的原因,是来自于家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导向。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十年前或者更早以前,我们很少听到有学生离家出走的事情发生。然而现在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学校里的一场考试、老师的一句批评、同学之间的一点小矛盾就可能导致一个学生离家出走甚至犯罪、自杀。现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确实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今天尚在蹒跚学步的小宝宝,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注定要面对数不清的挑战、坎坷。求学也好,生活也罢,职场、社会处处充满竞争、时时面临压力。父母再爱他们,也不可能时时跟在身边,为他们披荆斩棘,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真空地带。所以我们更应当在孩子幼儿时期对他们加强必要的挫折教育,以提高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最好。形式和方法其实有很多,也很简单实用。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玩些棋类游戏,像是飞行棋、动物棋、跳棋,等等。这些都是桌面的静态游戏,有一定的规则,能培养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规则意识,而且这些游戏对抗性强。虽然这只是游戏,也肯定有输赢,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总让他赢,那将来孩子就会输不起。家长应该帮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错在哪一步,让他们能在游戏中品味输赢,提高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萌萌是一个三岁零两个月的小姑娘,长得很可爱,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漂亮极了。在我们的思维学校里,每个老师都很喜欢她。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挫折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