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我们吃什么?“随便!”这两件你喜欢哪一件?“随便!”周末李阿姨要把弟弟寄在我们家,你看着点儿他。“随便!”不管说什么,孩子都是一句“随便”,为什么孩子常点“随便”这道菜?
一个身高接近2米、体重240斤的人,别人怎么也不能忽略他的存在吧,但还真有家长,成功忽略了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话说这一天,有位热情好客的家长邀请我去某某高级酒店共进晚餐,顺便认识一下她的儿子,解决一些问题。其实,我不太喜欢在饭桌上说什么教育,当时也有其他的事情脱不开身,但这个语气坚决、果断的家长,简直就是以命令和通知的语气说,希望我晚上准时到场,万事俱备,就等我开饭。
见到那个孩子的时候,我真吓一跳,那位家长看起来十分娇小,但她的儿子赶得上姚明了。我在家长的安排下坐到孩子的旁边。
那孩子很沉默,一直都是他的妈妈在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她自己的工作、丈夫的工作,今天怎么怎么忙,实在没有别的时间等。她讲到口渴,停下来喝水,我便问旁边的小伙子:“在哪个学校读书啊?”
“噢,他在市一中。”
“你们几点放学?”
“他们四点半就放了,也是从学校直接过来的。”唉,这妈妈真爱说话。
“爸爸在什么单位?”
“崔老师,我刚不是说了吗,他在建行上班呢。”
“你们老家是哪儿的?”
“他们是延吉那边的,爷爷那辈搬过来的。”
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轻轻地碰了碰那位母亲,结果,这大姐说:“儿子,你往里面去点,挤着崔老师了。”
……
饭后,妈妈说:“崔老师,您看我们家孩子长得不错吧,就是不爱说话,对什么都无所谓,哪像一个十几岁的青年人啊。”
我诚恳地说:“大姐,真不是你家孩子不爱说话,而是你自己说得太多了。你看我问他的问题,都被你说完了,他还说什么呢?”
美国着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就说,人与人之间谈话的时候,要留80%的时候倾听,剩下20%的时间,带着启发对方的问题来说。可这位母亲,没有给孩子留下一点说话的空间。
同样,也有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无主见、很软弱,但是家长又给了孩子多少选择的空间呢?当然,家长帮助孩子包办一切,目的是为了给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省得他们走弯路,但人生中有些弯路是一定要走的,孩子自己做出了选择,他才能学习去承担责任、自主思考。
其实,孩子在学校、社会上,他们可能是多元的、多言的,但是回到家里,就变成了单一的形象:寡言少语,对一切都无所谓。这都是因为家长平时说得太多了,或者帮他们做得太多了。
我们回忆一下生活中那些说话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往往是语速慢,而且不是整天唠叨不停的人。就说国家领导人,他们在新闻中的讲话也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因为那样,他们才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话,他们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任的。还有那些佛学方面的大师,他们说话一定是缓慢低沉的,但就是有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有理不在声高”,只要说到了点子上,就是字字珠玑,说多了反而让自己的话贬值了。
同样,帮孩子做事情,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关键时刻能指点迷津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大师。如果家长什么都帮助孩子做,只会让他们觉得,家长就是好管这些事,或者认为家长本来就应该做这些。
多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己作选择,而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样的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