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有形的塑造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中所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主要是父母的教育动机、教育内容,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方式。进一步说,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发展,不良的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儿童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更是如此。
在独生子女人格调查中,我们列出32项教育行为,请父母作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经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父母所采用的6种教养方式类型,即:溺爱、否定、民主、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这6种类型基本反映了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状况。民主型是理想的教育方式,而其他类型都在不同方面存在问题。统计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道德发展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溺爱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的位置上,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父母宁肯自己省一点也要满足孩子,常常因为心疼孩子而迁就他,使得孩子勤劳节俭的作风较差,而且助长了孩子学习不努力的不良习惯。
否定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经常批评、责怪、打骂孩子,对孩子否定多于肯定,管教过于严厉,使孩子较少接受正面的教育引导,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社会道德的养成和努力学习精神的养成,表现出文明素养较差、个人信用较差、勤劳节俭精神较差。
民主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给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尊重和信任孩子,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上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规范。而且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容易产生发挥自身潜能的动力,在学习上表现出主动性较强,很少有学习不努力的情况。
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把孩子囿于父母控制之下,经常按照父母的意志为孩子安排学习内容,陪孩子做作业,帮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结果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和勤劳节俭道德的养成,同时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思进取的思想。
放任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对孩子的独立行为了解较少,甚至对不良行为也不加干涉或过分迁就,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道德规范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同时导致孩子学习不努力、勤劳节俭精神较差。
干涉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包括自由玩耍、看电视、交友等日常活动限制过多,管教过于严厉,使得孩子经常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制能力。因而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表现较差,学习不努力的情况十分突出。
调查分析结果充分说明,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道德社会化,而不良教养方式是导致孩子道德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给父母和教师的建议
◎ 溺爱、否定、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都是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行为。建议父母树立教育孩子“以孩子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的权利,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乐,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
◎ 教师应当给父母以帮助,指导他们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与学校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而不是让父母做应试教育的“帮凶”。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