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宝最好的玩伴是爸爸妈妈

http://www.sina.com.cn    《做个80后好家长》 

  说过独自玩耍和伙伴陪伴,最后东子再来说说与爸爸妈妈一起玩耍。

  给孩子玩的权利,对孩子很重要。而陪孩子一起玩,做孩子最好的玩伴,同样不该被家长忽视。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来自父母的情感呵护和温暖。作为新一代的独生子女,孩子本来就孤独,在封闭的高楼大厦里,偶尔想玩了连个伙伴都找不到,如果父母再不陪孩子玩,那孩子就更可怜了。

  父母做孩子的游戏伙伴,不仅可以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而且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从而在共同玩耍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的父母,究竟拿出多少时间陪孩子玩了?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做过调查,一种回答是:工作太忙了,天天想着挣钱养家,哪有时间陪孩子玩?一种回答是:唉,和小孩子玩,让人心烦,给他多买点玩具,自己玩去。有陪孩子玩的时间,自己多看看书,看看电视,上上网消遣消遣多好。也有这样回答的:我一个大人和孩子一起玩,多有失家长尊严啊。在孩子面前嘻嘻哈哈的,以后还怎么管教孩子?

  无论是哪种回答,都证明了一点:我们的家长太忽视陪孩子玩耍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快乐了。在他们眼里,工作挣钱、消遣、家长尊严……都比陪孩子玩重要。甚至很多人认为,物质上能够满足孩子的都满足了,也从心里爱孩子,不过是没有时间陪孩子玩,这对孩子的成长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实际上,这种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孩子情感需要的爱,是片面的。情感上疏离孩子,会让孩子在感到孤独的同时产生不安全感。这样的心理将对未来的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已经够丰富了,我们要做的是多抽出些时间来陪伴孩子。

  东子给80后家长的建议——

  1. 无论多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

  只有在细腻的爱中成长起来的、内心充满快乐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的孩子,而只有拥有“真正的健康”,孩子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所以,为人父母者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学校,给孩子买了大堆的玩具,或者有保姆陪着孩子,就可以放手不管。无论工作有多忙,也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和他一起做游戏,感受他的快乐,做他最好的玩伴。

  我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要说忙,我想我比一般的上班族要忙得多。因为每天除了撰写文稿,还要接听心理咨询热线,采访别人或接受别人的采访,接受邀请到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做报告或者演讲,到电台、电视台主持节目,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到外地讲学、做报告、参加会议……一天忙下来,回到家还要利用一切闲余时间看看书,上网查查资料,等等。

  什么叫有时间,什么叫没时间?如果你认为钞票重要、工作重要,那自然就没有陪孩子玩的时间。而如果你认为孩子的快乐重要,那你就有时间陪孩子。我的生活、工作状态如此,相对于那些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的父母来说,我和依依相处的时间太少了,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和依依一起玩耍的时间,要比那些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却不陪孩子玩的父母拿出来的时间多得多!

  很多时候,我用一天中的半天时间陪孩子。而这半天时间我可以用来写一篇稿子,换来五六百元稿费;或者去做一场报告,拿回千八百元劳务费。我也可以用来打保龄球、打麻将;用来读书看报,或者干脆睡觉……可我陪孩子去郊外、去游乐场,去孩子想去的地方,尽管那里没有我可玩的东西,但孩子快乐,我则快乐。

  其实,最初我也并不是很在意一定要陪孩子玩,并没有把陪孩子玩当成一项工作来做,只是在自己有心情了,或者孩子极力缠着自己的时候,随机陪孩子一会儿。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从此开始重视这项“任务”。

  依依4岁那年,一天晚饭后,她突然问她妈妈,如何才能停电?我们问她为什么要停电啊,她说每天吃完晚饭,爸爸上网、妈妈看电视,没有人陪她玩,她只能一个人玩玩具,特别没意思。如果晚上停电了,爸爸妈妈就看不成电视、用不成电脑了,就可以陪她一起玩了。依依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孩子太需要父母陪着一起玩耍了。于是,我和妻子商定,以后争取每天晚饭后“停电”一小时,尽情陪依依玩耍。

  后来,虽然并非一定要“停电”,但陪依依玩的习惯一直延续下来。

  陪孩子玩耍并不是件多难做的事情,只要有耐心,只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只要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你就会成为孩子心目中最好的玩伴。

  2. 陪孩子游戏也很重要。

  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对父母而言,游戏则是教育的一种最佳形式。为了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父母除了开辟更大的游戏场地与空间以及提供合适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包括玩具)之外,更应该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去。

  但是父母毕竟是成人,思想、行为与孩子是迥然不同的。该如何融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玩呢?事实上,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不到一岁的孩子基本上处于“无能力”的被动状态,还不知道怎么做游戏。在他们眼里,父母或许就是一个大玩具。

  父母要主动地跟孩子玩、逗孩子开心。最常用的一种策略是相互模仿动作和声音。比如,宝宝无意中做了一个类似拍手的动作,父母马上紧跟着做一个拍手动作,然后宝宝又会模仿大人,继续学着做下去。

  还有常见的“躲猫猫”游戏:父母先和宝宝脸对脸玩一会,把宝宝逗乐了,然后故意躲到一边,宝宝就会探头探脑地寻找;父母再躲到另一边,宝宝又会跟过来。当然,父母也可以借助一些色彩鲜艳或带有声音的玩具和宝宝一起玩,如动物摇铃、拨浪鼓、彩色积木,这些玩具都有利于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这些适合小宝宝的游戏,无论内容与形式都特别简单,却是建立早期亲子之间亲密关系最理想的途径,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识。

  两三岁的时候,宝宝特别钟爱假想游戏。这时他们已经能够稳稳当当地走路,活动能力也大为增强,可以自己发起游戏了。于是,父母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不再起引导作用,而是配合着孩子一起玩。

  比如,当孩子举着玩具枪跑过来,嘴上喊着“不许动”时,父母只能举起双手,扮成“俘虏”;当他们改换成拿着玩具针筒,一脸严肃地要给你“打针”时,父母也只好乖乖地坐下来当“病人”。

  大量研究都已证明,当孩子的父母参与游戏时,他们游戏活动的时间明显增长。而另一方面,毕竟孩子才是游戏真正的主人,游戏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父母要参与并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但应避免过分介入。至于如何把握这一分寸,那就要看孩子的需求了。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教育  玩伴  父母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