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5年级,是个活泼听话的孩子,但就是动作快不起来,遇到问题就喊妈妈,生活上如此,学习上也是如此。洗漱时牙膏快用完了,挤出来有点难度,毛毛会挤一挤,见不容易挤出来,就开始叫妈妈。左等右等妈妈没有来,毛毛就动动这个,摸摸那个,任凭时间流逝,也不愿意再努力一下。学习上也是如此,每到需要动脑子思考的时候就把书放在一旁,遇到不会做的题就喊妈妈帮忙。有时候妈妈很生气,他叫的时候不理他,毛毛就坐在那里磨蹭,或者玩儿别的。等妈妈再问他作业情况时,他还停在那里等妈妈帮助呢。
孩子为什么这样
遇到难题就想找人帮助的孩子,往往需要随时得到帮助,天长日久形成了求助者和被助者之间固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很微妙,处理得好就会成为黄金搭档,会使得孩子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处理不好的话就会成为主仆关系。这是单向的孩子接受妈妈的帮助,孩子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考虑妈妈的感受,认为依赖妈妈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的关系让孩子会觉得动嘴比动手容易很多。
虽然孩子在婴儿时期离不开妈妈的照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逐步独立。遗憾的是,很多孩子没有学会自立,依旧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依赖妈妈。到了该上学的时候,学习上依赖妈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尤其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孩子在学习上求助,妈妈则有求必应,陪着学习,当第二老师。这就会使孩子像案例中的毛毛一样,到了五年级还是有问题就找妈妈。
请妈妈注意
孩子依赖成性,有难题就会找妈妈
很多妈妈在孩子上学前给孩子做“奴隶”,事无巨细全部包办。孩子上学后,妈妈要求孩子在学习上独立,而孩子会把依赖的习惯延伸到学习中去,不能分清什么时候可以依赖,什么时候必须独立。当孩子不能够独立学习时,妈妈马上插手,使得孩子更加难以把学习的独立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把麻烦的事情留给妈妈,一点也不觉得不正常。妈妈一边责怪着孩子一边让孩子“幸福”地依赖着,很多妈妈甚至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孩子不求助反而很失落。可这样下去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孩子主动学习的结果。
思维训练才是孩子无敌的法宝
动手的时候不动脑,事情一定做不好。孩子动手少,自然动脑就少,大脑得不到锻炼,需要动脑筋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想,思考的速度就会变缓慢,甚至会停止,智力发展会出现偏差,甚至落后。儿童的思维和行动是分不开的。妈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轻视思维训练,孩子受到的影响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就会显现出不良后果,尤其表现在理科学习能力很匮乏,想不明白,看不懂。
强行把自己的思维灌输给孩子会让孩子不会思考
妈妈看不得孩子犯错误,作业中有一点不如意的地方就要纠正,总要灌输孩子更多的方法,在孩子面前不断地树立自己的权威,使得孩子总认为按照妈妈的思维去学习才是捷径,不听妈妈的会吃亏。妈妈用表扬、奖励的方式强化孩子的听话意识。孩子毕竟经验少,做什么事情都会出错,不如干脆等妈妈出主意想办法,等妈妈定下来,不用返工,不会挨批评,何乐而不为。于是,孩子就会想,妈妈不出手相助,就等好了,浪费点时间也没有关系。于是孩子就懒得动手动笔了。
强化训练
自由联想,妈妈说一个词,要求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20个词来。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一定要和这个词有什么关系。
词语接龙说一个词,要求孩子用这个词或者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音做下一个联想词的开头,一共说出20个或者更多。妈妈如果能够参与进来会让孩子更有兴趣。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