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拍胸脯给学前教育投入了,可钱该怎么花?有的公立园在突击花钱,连马桶都买进口的——
和所有幼教界人士一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廖丽英最近也在为学前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而欢欣鼓舞。不过,这位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在高兴的同时有些担心:如果相应的制度改革和建设跟不上,学前教育有可能会再一次出现大起大落。
“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头脑冷静,要好好思考究竟如何才能让学前教育做到科学发展。”廖丽英说。
前不久在青岛召开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他在讲话时援引一位专家的话说:“当全社会的聚光灯投向学前教育的时候,我们准备好了吗?”
民办园补贴如何用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落入老板的腰包
最近,在中央政策的促动下,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增加学前教育的投入,像北京就表示未来5年投入50亿。“虽然从绝对量上说还远远不够,但相对而言钱确实增加了不少。”廖丽英说,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花钱就成了摆在学前教育界面前的一个当务之急。
“钱怎么投?投给谁?怎么让老百姓都能公平地得到政府的支持?”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化敏在青岛会议上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学者的担忧不是无缘无故的
就在青岛的会议上,一位来自南方某省的学前教育专家没开完会就急匆匆赶回去了。原因是省里面刚刚给学前教育投了不少钱,而且要求年底必须花完,这位专家被催着回去研究怎么花这笔钱。
“按照这种做法,这些钱肯定不能被科学合理地使用。”廖丽英说。
前几天,有报道说,北京的街道机关园和民办园明年有望获得政府公用经费补贴。但是,北京的民办幼儿园情况不一,最贵的月收费有的上万元,最低的月收费才两三百元。因此,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发放补贴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考量的问题。如果收费标准不一样的幼儿园,得到的补贴是一样的,就自然不公平了。
当听说某地方政府准备给所有民办幼儿园生均成本补贴时,来自苏州的幼教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张春霞第一个反应是:“给民办园补助之前必须要弄清楚其办学成本是多少,否则政府给的钱有可能根本就用不到孩子身上,而是进了老板的腰包。”
事实上,现在对于民办园的办学成本根本就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核算,也缺乏很好的监管,否则幼儿园的收费也不会乱象丛生,出现“天价幼儿园”。
在刊登于教育部官方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刘占兰也谈到这个问题:“尽快探索出区分和认定普惠性民办园的管理办法,制定这类幼儿园的办园标准、收费标准、财政支持制度,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制度,督导评估制度等。”
“政府在给学前教育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加强管理。”这是学前教育界共同的声音。
政府再不能花纳税人的钱建设少数人享用的“豪华园”
就在今年,某部门单位把旗下的几所幼儿园合并,花了几千万元打造了一个新园,设施之豪华令人咋舌,这可是公立幼儿园啊!
“有些人总是认为,幼儿园建得越高级,孩子受到的教育就越好,越豪华就越是好幼儿园。”廖丽英说,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再犯“富贵病”: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建的公办园,却是只能供少数孩子享用的“豪华园”、“贵族园”。
尽管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但包括廖丽英在内的幼教界专家对于这一问题还是忧心忡忡。
身为北京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廖丽英走访过很多幼儿园。在东南沿海一个城市,她看到政府建的幼儿园,每个都投入一两千万元,房子盖得非常漂亮,有的幼儿园,甚至连马桶都是进口的。
在廖丽英看来,现在对于什么是好幼儿园缺乏一个科学的判断标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些不该花钱的地方拼命花钱,该花钱的地方却不肯花钱。在一些经济状况非常好的幼儿园,硬件很豪华,却舍不得给孩子们买图书和玩教具,教室里堆着一堆破纸箱子。玩教具都是老师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做的,“老师们可以制作玩教具,但幼儿园的基础教育资源不能全部靠老师做”。
有个幼儿园资金很充裕,花800多万元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摄像头、投影仪和投影白板。可就在这个幼儿园,孩子们玩橡皮泥却要分批玩,因为不够用。“据说,这些白板是用来放PPT的。可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游戏和活动,大量用PPT的教学方式本身就不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廖丽英说。
廖丽英认为,政府投入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应该考虑相应的内容与管理,如,幼儿教育的软件水平,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等。她曾做过一些当前幼儿教师情况的调研,深知幼儿教师问题不解决,学前教育面貌很难得到根本改观,教师问题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政府投入不能再搞“锦上添花”
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来自河北涿州一所公办幼儿园的负责人很坦率地告诉记者,像这种外出开会或者参加培训的机会,园里的普通老师几乎没有,往往都是当地有名的园,或有名的园长出去学习,回来后再给老师们讲讲,就算培训了。
“能参加培训的往往都是各地少数幼儿园的少数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而且总是那些人。”
廖丽英证实了这种说法。而且,这也是她目前担心的问题之一:这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会不会又把机会和资源更多地给予那些政府认定的所谓的好园,继续“锦上添花”。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目前,这一培训已经启动。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上,一位幼教专家又碰到了不少熟人,有些还是高校学前教育系的教授。“这些人本身就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而且经过了多次培训,这么难得的国家级培训机会为什么不能给更需要的老师和园长?”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资金和各种资源都向那些条件已经很好的公办园倾斜,我们可以想象,北京即使再建5000所幼儿园,也还会存在入园难的问题。因为发展太不平衡,家长还是想去好园啊!就在目前入园难、幼教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北京回龙观地区的不少民办园却招不到孩子。缺管理,缺支持,缺督导,质量差,也是造成入园难现象持续不断的原因所在。”廖丽英介绍,多少年来,在一些地方,如一些县级幼儿园,政府拨付给学前教育的经费80%%都投向了那些个别的公办好园,结果,好园的条件越来越好,差园的条件越来越差。这种学前教育经费与资源的管理与使用办法,只能不断加剧入园难现象。
“我国幼儿教育的先驱陈鹤琴先生说过,中国幼儿教育容易犯3种病,花钱病、富贵病和外国病。”廖丽英说,“学前教育要健康发展,加大投入固然重要,但如果科学的学前教育发展与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不起来,很多顽疾还是解决不了。”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办一定科学比例的、普惠性的公办园是促进公办园与民办园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