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吃“忆苦饭”在美国不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流行开来。马里兰州的一所小学为全体学生举办了一次为期3天的“要饭”课,由少数学生担任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发饭,其他大多数学生则扮演流浪汉、乞丐或穷人。尽管这种生活体验课的形式十分活泼,但孩子们的神情却相当严肃,因为他们都郑重其事地看作是一次宝贵的生活体验。
笔者不禁联想到不久前亲身组织参与的一次优秀学生的假期培训班。班上50几名初中生均是经学校选拔推荐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组织者在生活上极尽所能地为这些孩子提供优越条件,还特地请了个擅长做儿童配餐的师傅,变着花样地调剂,甚至每天还提供饮料、冷饮。然而这些在餐桌上已经吃饱喝足了的孩子们仍是零食不离口、零钱不离手。
我们经常提要增强民族竞争力,对比一下美国孩子的忆苦教育,我们的家长、老师难道感觉不到危机吗?吃难吃的饭本身不是目的。忆苦饭也好,忆苦报告也罢,只是个载体。因为无论怎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