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敢做的事,现在不敢做了,是因为懂得了这事的危险性。
曾有位妈妈说,她儿子性格开朗活泼,胆子也很大,可是自从回老家看到村里的大黄狗后,突然变得特别胆小,一看到狗,他就一边说“不怕不怕”,一边使劲往后缩。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他开始害怕水了。出生第二天就套着脖圈开始游泳的他,到泳池死活就不肯下水。好好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变得这么胆小呢?
可能很多孩子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突然间开始怕某样东西,甚至提都不能提。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他可是真的害怕!千万不要看到孩子害怕就批评他胆小、要求他勇敢。想想我们自己害怕的时候是什么心理吧!会是一种很强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时候你一定有过喘不过气、哆嗦、手脚发麻等等体验。为什么孩子害怕的时候就必须要勇敢呢?那样只会让他觉得害怕不对,但他又实在无法让自己不害怕,原本的恐惧心理上又增添了更多的问题。别纠结于“害怕”、“胆小”这些表象,懂得怕了,恰恰说明孩子在成长。随着智力的发展和记忆力的增强,孩子开始知道某些东西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胆小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当认知和各方面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孩子能够客观地认识这一事物,或者有能力面对、处理与之相关的情况,就会慢慢摆脱恐惧,不再胆小了。
害怕又不是犯错,它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害怕的时候,他需要父母的帮助,而不是嘲笑或者蔑视,甚至批评。
面对孩子的害怕,我们可以向他解释他害怕的对象:“老家大黄狗很凶是因为它要帮着爷爷守门,对它不认识的人才会凶。我们小区的狗狗就不太凶了,只要不去摸它们,远远地看,它们不会咬人的。”并且给他做示范,带着他远远地看狗狗,孩子发现这样确实没有危险,他的恐惧会小很多。
所以,当孩子胆小的时候我们要让他把害怕的事说出来,小一点的宝宝说不出来,还需要父母来“猜”——最近看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和他一一印证。找到了害怕的根源,最好别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呀!”而是表现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拉着他的小手、搂在怀里,帮助他分析、破解这个可怕的家伙。最后,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他克服恐惧。确实想不出太好的办法,那就要让孩子感觉到,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和他一起面对。文/刘湘梅(京师创智早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