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了孩子在经济上付出巨大代价

http://www.sina.com.cn    《好心理 好成绩》 

  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好学、升大学,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经济上付出的代价

  目前,虽然改革给大家生活带来机遇,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总的来说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还有一些下岗的人员生活还比较困难。为了孩子念书、为了孩子升学,父母是不遗余力的。为了孩子念书、升学,付出多少金钱也在所不惜。

  一位初一的学生,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在100元左右,吃的是面包、牛奶、肉、海鲜,穿的是名牌。他买一双鞋花了999元,一个月买一件衣服。

  一位母亲为儿子买了一斤虾,花了30多元钱,因为孩子喜欢吃虾。做好了虾后,孩子吃得非常开心,孩子说:“妈妈你也吃,你也吃。”妈妈说:“你吃妈妈就开心,你吃就等于妈妈吃。”孩子说:“不行,妈妈你不吃,我就不吃。”妈妈说:“傻孩子吃吧,妈妈就是为了给你吃,你吃得越多,妈妈就越高兴。”孩子还是坚持让妈妈吃。最后妈妈只是把虾皮剥下来,嚼一嚼吞下去,把虾肉还是剩下来给孩子吃。

  一对夫妻,都是工厂的工人,靠着几百元的工资维持生活。他们省吃俭用,供孩子念书。一天,孩子对他妈妈说:“我的同学家,大多都有电脑啦,我还没有,我希望有台电脑。”他妈妈问:“电脑需要多少钱?”他儿子说:“五六千元钱吧。”他妈妈手头没钱,怎么办哪?就计划每月省下几百元钱,自己要添的衣服就不买啦,能省就省,但是孩子的三餐营养不能省,营养成分不能减,就这样攒了一年多买了一台电脑。

  一位北京宣武区的家长,在电话咨询时对我说:“我的孩子和另外三个孩子请一位物理老师辅导功课,两个小时,每人交90元钱。”

  一位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好,经常请家教辅导功课。两个孩子找一位老师,辅导两个小时,每人交150元钱。可是,据我所知,她的工资并不高,是普通工薪阶层。

  2.精神上付出的代价

  如果说家长在物质上、在经济上给孩子付出的代价大致可以计算的话,那么父母为了子女的学习,为了子女考上好的学校,所付出的精神代价是无法估量的。

  一位中学生,体重过重,身体素质差,而高考必须体育达标,才有资格报名,为此他的父母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这位父亲,每天在班上紧张工作,回家后,看见自己的儿子就心事重重。这件事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左思右想,只能建议孩子每天放学后跑步一小时,坚持下去,会有结果。可是孩子说:“功课这么忙,我哪有一小时,我怎么用一小时去跑步,就是20分钟也舍不得。离高考还有半年啦,时间就是分数,真不成。”他爸爸一想也是,离高考只有半年啦,孩子在拼命加油干,再让他用一小时去跑步,也许体重下来了,文化课也落下了,是不行。于是,这位父亲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一招,孩子每天上学时,让孩子跑步,他给儿子推着自行车,跟在孩子后边跑。就这样,从春季开学后,坚持了三个多月,风雨无阻。孩子前面跑,他后面跟,当孩子跑到学校门口,他把书包和自行车交给孩子,自己再徒步走去上班。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终于在体育测试时达标,也考上了大学。父亲的陪跑也有了价值。这位父亲后来感慨地讲:三个多月的陪跑,换来了孩子体育达标,上了大学,了却了我的心愿。我付出的代价很大,我的心尽到了,我也满意了。

  一位家长,人很乐观,很能干,心也很宽,与同事相处融洽。她住在四合院,与邻居处得也很好,女儿学习也好,可她也有烦心的时候。原来女儿期末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在班里排第二名,在年级里排第五名,女儿感觉非常惋惜,心里烦得很,不想吃饭,当然他们也跟着着急。饭做好后,母女俩谁都不吃,她爱人喝了一瓶啤酒,在家不断地抽烟,在屋里转,又到院子里转。这位孩子妈妈讲,一家三口的目标是一致的,将来孩子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在班里一定要拿第一,年级要排在三名以内才有把握,这个学期这个目标没实现,女儿心里受到严重挫折,她爱人也觉得迎头挨了一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孩子考试的成绩,成为某些家庭气氛的晴雨表。

  有一对夫妻,平时关系多少有点紧张,主要原因是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各执己见。孩子的爸爸总认为孩子的妈妈太溺爱了,每天陪吃、陪喝、陪做作业,太过分了,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妈妈认为,孩子爸爸对孩子不关心,对孩子学习成绩不闻不问。一次孩子期中考试成绩很好,家里气氛马上变得欢快了,爸爸跟女儿的话也多起来了,夫妻俩也不争了,家里有说有笑,气氛与往常大不一样。孩子分数上的进步给家庭带来了快乐,给家庭带来了安乐,成为治疗夫妻关系紧张的灵丹妙药。

  另一个家庭,夫妻关系很好,相互体贴,相互关怀,夫妻对孩子都很关心。在一次期末考试前,对孩子的复习方法,夫妻有不同意见。母亲主张在作文问题上,让孩子背范文,于是做了几篇作文让孩子背,认为作文题出不了这些范围。孩子父亲则认为,作文这东西不能背,得靠自己有体会、有体验、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好作文来。靠背作文,干巴巴的,万一押不准题,孩子作文考起来就很困难了。尽管夫妻俩有不同的看法,但目的都是为了孩子作文考得好。结果,考试时的作文与母亲给准备的几篇对不上,因此,女儿作文答得很不好,总的名次比过去落后了十余名。这件事,成为夫妻关系紧张的导火线。孩子父亲说:“我说不让她背,你偏让她背,背了老半天,也没押准题,孩子自然考不好,作文考不好,都是你这招造成的。”孩子母亲就说:“你说不要背,你倒让她有生活体验啊,你整天工作忙,对孩子的学习,你做了些什么?你如果经常带孩子到公园走走,或到什么地方活动活动,让孩子有点生活体验,那也算你尽到责任啦,你嘴上讲让她有体验,小孩子十来岁有什么生活体验,考不好,你倒批评起我来了。”

  夫妻俩,你说一句,我回一句,搞得双方心情都不愉快,夫妻关系由此有些紧张。

  现在中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付出的代价很大。可以把父母的付出概括为这么几个特点:

  (1)无怨无悔

  父母尽管工作很忙,经济不很富裕,但是,他们对子女的爱心非常深,在教养上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们都无怨无悔,勇往直前。

  (2)上大学、上好大学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

  为了孩子升学,为了孩子考好成绩,成为父母教养、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只要孩子考得好,只要孩子能上大学,只要孩子能上好大学,无论是经济上的付出和精神上的付出,都在所不惜。

  (3)教育投资不惜代价

  目前中国家庭对子女学习上的投资所占的比例,在中国家庭教育史上,史无前例。这种大量的教育性投资,不是个别家庭,而是很多家庭,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很多父母对自己舍不得花钱,添点衣服也是买便宜的,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但为了孩子学习,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肯花钱。人家请家教,自己也要请。为什么别的孩子请了家教,自己孩子不请家教,如果考试成绩比别的孩子落后,于心不忍。不管家教价钱多高,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肯出钱。

  (4)费尽心思

  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考试,为了孩子升学,现在的父母操尽了心,特别是母亲。有一位母亲对我讲:“我除了工作时间之外,其余的时间全用在孩子身上。我自己累点儿,心甘情愿,怎么也得想办法,把孩子学习搞好,能上一个好的大学,这就是我今生的目标,为此我会全力以赴,不惜一切。”

  一位母亲对我讲:“我今年45岁,我办了内退,把全部时间、精力都用在孩子学习上,专心致志,别的事儿不干了,就陪着孩子学习念书,只要他能考上大学,我也就没白费力气。”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呢?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中国的家庭教育历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关系中重情、重爱、重期待的特征。不管是为了光宗耀祖,还是为了孩子前途,中国人历来就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期待孩子胜过自己,常常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2)对独生子女寄托厚望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寄托厚望,寄托厚爱。

  有的父母说:“就一个孩子,砸锅卖铁,也得让孩子上大学。”

  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也没有兄弟姐妹,长大就他一个人,等我们过世后,孩子就靠自己自立了,不像过去还有兄弟姐妹相互帮助,相互接济,现在就得靠他自己,不把他培养成才,那怎么办呢?不管付出多少代价,父母再累、再苦,也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成为有文化的人,将来才能自立,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3)孩子上大学是家长的普遍愿望

  如今的家长都想让孩子上大学,这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可是现在大学少,不可能达到每个孩子都能受到高等教育的程度,这就存在竞争问题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为了在高考竞争中取胜,就得抓孩子学习,就得千方百计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提高孩子的学习分数。尽管每年有30%的考生能进入大学,那还有约70%的考生进不了大学。这也是严峻的事实。哪个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但还是多数孩子上不了大学,家长当然着急啦。

  (4)重视学历的价值

  脑体倒挂,读书无用,已成为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了。如今的社会已进入新千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已在中国土地上成为现实。如今,从人才市场反映出,博士生的工资,大大超过硕士生。硕士生的工资,大大超过本科生。这已成为现实。如今,在北京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一就业能拿到3000~5000元的月薪;而计算机研究生毕业,从事网络工程工作的月薪能过万元。

  眼下,孩子上大学,是家长的普遍愿望。一部分家长还渴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考研,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人才市场对高层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