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要让孩子有机会关心父母

http://www.sina.com.cn    《100分没什么了不起》 

  父母都疼孩子,可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懂得关心父母,有的孩子却不懂呢?与我们所探讨的自理  问题一样,不是孩子不如人,而是父母没给过孩子机会。

  昕昕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浑身发冷,躺在床上,盖好几层被子也不觉得暖和。昕昕很着急,忙着用冷水浸湿了毛巾放在我的额头上,过一会儿换一块儿。她还不怎么会拧毛巾,力气也小,所以毛巾湿得甚至还淌着水,爸爸只好在一边不停地帮她拧毛巾。只是帮我用毛巾冰额头还不行,她又急三火四地去帮我找感冒药,找来的全是她自己平时吃的药,甚至还倒了一杯热水给我,她爸爸拦都拦不住,只好不停地给她打下手。

  昕昕坐在我的身边,一会儿给我掖一次被角,还把她自己的小被子也拿来盖在我身上,并不时地摸摸我的额头,不时地把体温计往我的被子里塞,她爸爸想照顾我都挤不近前。我当时一点力气也没有,但孩子这么关心我,我也不能没反应,就稀里糊涂地不停地表扬她。我不停地说:“哦哟,乖女儿……看妈妈多幸福,我的昕昕都能照顾妈妈了……有个女儿就是好,才五岁就能照顾妈妈……”

  昕昕忙着照顾我,当然也不能让爸爸闲着。她“命令”爸爸给我煮面条。爸爸在厨房里忙,昕昕更忙了。她一会儿跑进厨房盯着爸爸在面汤里给我打两个鸡蛋,一会儿又跑回来摸摸我的额头,观察一下温度,一会儿再跑进厨房叮嘱爸爸把面条煮得软些,一会儿又跑回来。最后,她终于紧跟着爸爸把面条送到我的床前,她爸爸猫着腰捧着碗,昕昕的小手还扶着碗边儿。

  其实,我当时什么都吃不下,一点胃口也没有,可是孩子这么热心地全程监督着爸爸给我做了吃的,我哪能不吃呢?我当时感动得啊,想着这就是一碗毒药我也得雀跃着把它吃下去,所以就挣扎着起来,靠在她爸爸的身上,艰难地把那一大碗面条连汤带面全吃了。吃完饭,我又躺下,糊里糊涂地睡了过去。一觉醒来,天已经黑了,竟然觉得好了很多,烧也退了。她爸爸说,昕昕一直坐在我身边盯着我的温度,根本不怕被我传染。

  她才五岁!我感动得眼泪汪汪的,抱着昕昕亲了又亲。

  昕昕现在长大了,这么多年来,她对我和她爸爸的关心和爱始终都没有减弱过。我身边的很多人对于昕昕的这个特点都很羡慕,总是向我询问有什么好方法能把孩子教育得这么好。我想,这应该与我和她爸爸经常对她进行“体谅教育”有关。

  孩子小的时候喜欢玩玩具,玩过之后,我们常常带着她把玩具好好地收起来,并且对玩具说着:“陪昕昕玩了这么大半天,累了吧?好好睡一觉吧。”渐渐地,昕昕也学会了体谅玩具的“辛苦”,每天晚上,她都要和布娃娃玩儿上一会儿,该睡觉了,她就对布娃娃说:“累了吧?嗯,咱们进被窝,听妈妈讲完故事就睡觉哦,睡一觉儿就不累了。”

  有一次我带她去公园玩儿,她和一个小朋友玩跷跷板,两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儿了很长时间,玩儿够了,她们两个从跷跷板上下来,那个孩子就跑去荡秋千了,昕昕也想去荡秋千,可她却没急着跑。只见她拍拍跷跷板,关切地对跷跷板说:“累不累呀?昕昕去玩儿秋千,你快快乖乖歇一会儿,不然一会儿其他小朋友来了,你就没力气了。一定要听话,知道吗?”旁边的大人看着她笑,我却没笑,也走上前拍拍跷跷板说:“一定累坏了,歇一会儿吧。”

  在其他的人看来,我们娘俩简直有些神经,但我觉得被人认为神经有什么   要紧呢?重要的是昕昕学会了体谅他人,不论这个他人是真的人还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伴随着我和她爸爸的继续教育,昕昕由对这些物品的体谅逐渐地扩大到了对人的体谅。我和她爸爸有个习惯,平时下班以后,不管谁先到家,晚到的那个都会受到问候。比如我先回来了,她爸爸回来得晚些,我一定会说:“累不累呀?洗了手换换衣服,休息一会儿吧。”换作是她爸爸也一样。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昕昕,昕昕见了我就问:“妈妈累不累呀?咱们赶紧回家休息一会儿吧。”别的家长听见后,惊讶地说:“哎呀,这小姑娘真懂事。”我感觉很欣慰。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生了病当然就要被照顾。我和昕昕的爸爸无论谁有了头疼脑热的毛病,没生病的一个都要带着昕昕一起尽心尽力地照顾病人。有一次昕昕的爸爸因为结石病住院,我要去医院陪床,虽然昕昕那时还不到五岁,我也没把她托付给别人,她跟着我一起去了医院,我们一起给她爸爸拿药、喂饭。爸爸输液,我就告诉她什么时候应该去找护士阿姨,几次过后,她就自己颠颠地跑去护士室对护士说:“阿姨,我爸爸要拔针了。”护士见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来医院照顾爸爸,还能独自帮爸爸找护士,都喜欢得不得了。她爸爸因此还“享了大福”呢,给他输液打针的都是手法最好的护士,从来都一次到位,没扎过第二针!医生来查房的时候,也不忘对她爸爸嘘寒问暖,问病情的时候态度特别好,特别仔细。她爸爸自己都说:“我这都是享了我姑娘的福咧。”看,生了病,他还“享福”了。

  有的人批评我说,带着个孩子在医院陪床,到底是照顾孩子还是照顾病人?我觉得在对孩子没有不良影响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照顾家人的过程并没有什么不妥。事实上昕昕根本没给我添什么乱,她睡觉的时候紧挨在爸爸身边,虽然很挤,但乖得很,见我只能坐着椅子上趴在床边睡,还总是要和我换换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可见从小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情感成长有一个从索取到付出的过渡期,一般来讲,三岁之前处于索取和感受期,三岁之后就到了付出与交换期,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会晚些。

  孩子最早出现情感付出的欲望时,父母是重要的付出对象,而他对父母付出情感的方法,大多来自于在索取和感受情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经常地教孩子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表示关心与体谅,能够让孩子在付出情感的过程中把握分寸。而孩子在情感付出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回应,更能促使他们养成关心与体谅他人的习惯,这对于他一生的人际关系处理都是非常有益的。

  从孩子小的时候起教他关心自己的玩具、体谅跷跷板的辛苦,这是一个看似很“神经”却非常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孩子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要经历推物及人的过程,给孩子一个关心的机会,孩子才能学会关心。

  特别提示

  孩子的情感成长有一个从索取到付出的过渡期,一般来讲,三岁之前处于索取和感受期,三岁之后就到了付出与交换期,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会晚些。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家庭教育  跷跷板  情感教育法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